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金融投资
 

2014年3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定位是普惠金融、便民金融,以服务个人和小微企业为主。这一块的资金多属于“小规模”、“多频”和“碎片化”的,而数据也以消费数据和个人习惯数据为主。加之国外投资者无法干预国内金融机构的管理和经营活动,因此,我认为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无法影响我国金融资金的安全。

徐锟:外资控股互联网
不会造成金融安全隐患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莹

徐锟:外资控股互联网不会造成金融安全隐患

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下金融安全问题开始受到业界关注。

日前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我国并不掌握互联网根本技术,“二马”巨头的大股东又均为外国投资者,如果金融支付和其他金融服务都互联网化,我国金融信息极有可能全部被外人掌控,这可能成为最大金融风险和金融安全隐患。

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近日,《中国企业报》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赛迪顾问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经理徐锟。

《中国企业报》:在互联网巨头大股东均为外国投资者的情况下,我国金融信息安全是否存在被外人掌控的风险隐患?

徐锟:据我所知,腾讯的最大股东是南非传媒巨头Naspers通过其全资拥有的离岸公司MIH持有腾讯33.93%的股权;而阿里巴巴的两大股东分别是雅虎和软银投资,持股比例高达50%,从二者股权结构来看,其大股东或主要投资者为外资企业。但无论是已经在港上市的腾讯或是即将赴美上市的阿里巴巴,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团队均由国内控制,以腾讯为例,即使南非的企业持有腾讯最多的股权,也享受最大的收益,但并不意味着南非企业掌握国内的金融信息。阿里巴巴和腾讯在自身软硬件的打造和系统安全的配备,无论是防范不可抗的外界因素还是内部风险控制方面,均排在行业前列。

《中国企业报》:您认为外国投资者持股互联网企业对中国金融安全会造成多大影响呢?

徐锟: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定位是普惠金融、便民金融,以服务个人和小微企业为主。这一块的资金多属于“小规模”、“多频”和“碎片化”的,而数据也以消费数据和个人习惯数据为主。加之,国外投资者无法干预国内金融机构的管理和经营活动。因此,我认为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无法影响我国金融资金的安全。

《中国企业报》:监管层该如何应对金融安全隐患?

徐锟:我认为,央行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监管之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一方面,不要阻碍互联网金融目前发展的行业态势,包括能直接形成双向资金匹配和提高支付效益等优势,促进其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要能够抵抗一部分由于过度简化互联网金融结算流程、提高金融信贷的工作效率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事实上,国外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是非常严格的,而目前央行的监管政策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鼓励创新。结合此次央行暂停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和对《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来看,央行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态度仅仅是踩踩刹车、亮亮黄灯,并没有把业务彻底停掉。而目前的监管更多是金融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的一个中间性质的监管,实际上是要弱于对一般金融机构的监管的。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行业在国内发展势头迅猛、用户数量庞大。我认为,央行有继续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趋势。预计央行将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从政策层面加以管制。一开始是第三方支付的管理办法,接下来关于P2P、网上小额贷款等都将有政策出台。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