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管理创新大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管理创新大会
 

2014年3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4年成果申报
将呈现六大重点———访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委会执行副主任胡新欣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玮英

2014年成果申报将呈现六大重点———访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委会执行副主任胡新欣

胡新欣

3月21日,以“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企业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14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共有196项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登上榜单。与往届相比,本届成果的亮点在哪,又有哪些经验值得企业借鉴以及新一届成果申报将侧重哪些方面?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胡新欣接受了《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一一进行了解答。

《中国企业报》:本届成果有哪些亮点呢?

胡新欣:经过专家委员会和现代化办公室的讨论并做了初步的总结和梳理,归纳出共有八个方面,八个类型的成果的典型、特点。

分别列在第一位的特点是依托重大工程、突破关键技术,企业开始成为创新链的主导者;二、信息技术全面融入管理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新模式;三、以战略导向引领走出去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四、聚焦细分市场,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五、依据战略定位整合优势资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六、强化管理人员及新生代员工队伍建设;七、聚焦关键问题,带动管理全面提升;八、践行社会责任、实现多方共赢。

《中国企业报》:那么这些特点,又有着怎样的启示呢?

胡新欣:第一个启示,政府和企业要各司其职,各就其位。企业和政府的界限,功能定位要清楚,政府定位清楚,企业才能成为创新的主体和市场的主体。在新的改革形势下,企业如何成为创新的主体,资源配置的主体?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第二个启示,要打通创新链,企业必须具备当链主的资源优势和核心能力。没有这个本事是不行的,一个企业要想主导一个行业,不管是大行业还是小行业,主导一个行业创新过程要练自己的本事。

第三个启示,我们发现在整个创新过程当中,协同创新是打通创新链的主要的方式。过去,我们讲引进消化创新、集成创新,十八大报告提出来协同创新,实际上企业协同创新方式多少年以前已经开始了。现在,我认为已经成为创新非常主流性的方式或者说由跟随型的企业到创新型的企业转变当中非常重要的创新的模式。企业开始主导创新链,是去年成果当中最有特色的一点。

《中国企业报》:本届成果中,有哪些公司给评委会留下了深刻印象?

胡新欣:去年成果当中非常有特色的成果就是国家电网,专家委员会清华大学专门研究技术创新教授吴贵生说,这个成果最大特点就是用户主导创新过程。去年的成果中大亚湾项目群工程也有这样的特点。

在特高压工程创新联合体中,国家电网是什么样的角色呢?它处在中心的位置,能够把科研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设备厂家,也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撑,把所有的这些创新要素和创新的参与者整合在一起。

而其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第一,它是创新链的发起者。第二,它是创新目标的提出者,第三,它是创新过程的决策者、组织者,同时自己也是参与者。第四,它是创新资源的保证者。特别是在资金方面。第五,它是创新成果首台套的使用者。第六,它是创新成果大规模商业化的推动者。所有创新要素中,需要企业发力之处,都在发力,所以它的角色和过去处在政府推动下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说,在去年的成果中,这一批成果反映了非常好的趋势,企业开始成为创新链的主导者或者产业的主导者,产业创新的主导者。

《中国企业报》:新一届的申报工作即将开始,那么重点在哪呢?

胡新欣:2014年成果申报将着重六大重点。事实上,每年的重点大体上是延续的,今年则增加了一条对“改革驱动创新经验”有关重点的表述。

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主题是深化改革如何推进企业创新发展,在新一轮改革的推动下,企业在改革引领创新方面的经验特别提倡。比如,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创新的主体。国有企业如何深化改革,民营企业如何抓住新的机遇,企业混合所有制的形成机制和实现途径,前几年实际上也有这样相关的成果,今年将要进一步挖掘,企业治理结构的市场化、现代化,员工管理者持股的方案和成效等,这些都是今年特别提倡的重点,比如说员工持股方面,刚才讲的是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国有企业怎么办呢?其他的大型民企怎么办呢?混合所有制企业怎么样能够融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权益,这些有待更多企业提供实践的经验和做法。

此外,还有信息化、互联网全面融入企业管理的经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经验;企业员工管理的经验;贯彻国家重大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的经验以及探索中国式或中国特色管理模式的经验。

中华民族的复兴应该是整个民族的梦想。管理界管理领域也应该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要促使中国的企业尽快实现现代化,成为国际的领先者,让世界上多一些中国世界企业,中国的世界级的企业家应该是我们的企盼,也是我们的梦想。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