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资产市场化负债变效益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勘探局局长、河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李联五: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丁国明
“碳”资产市场化负债变效益
近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勘探局局长、河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李联五表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灵活透明,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有利于调动企业推进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应该加快推进。
李联五说,近几年,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建设有所发展。2013年,全国5个碳交易试点的配额总量高达8亿吨,二级市场成交44.55万吨,总成交额2491万元。但在多地正式启动碳交易后,许多企业仍持观望态度。主要原因是节能减排项目具有前期投入大、经济效益低、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许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企业经济效益不大,不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李联五表示,只有将“碳”资产从负债变成效益,从减排中获利,企业开展技术革新、调整投资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实施碳减排的做法才会常态化。
李联五建议:一要加快推进碳交易体制建设。政府对碳交易出台相应的法律条文,整合资源,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二要建立健全碳交易相关政策体系。尽快出台强制性配额及减排政策,明确碳减排的重点行业和排放配额,制定统一的交易标准,扩大参与碳交易的企业主体范围,适时推出碳金融产品。三要增加第三方认证核查机构。研究制定碳排放第三方核证机构准入制度,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认证核查标准,构建和完善对碳排放第三方机构的监管体系。四要建立绿色低碳产业目录。加快研究编制重点行业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目录,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推动重大低碳技术的示范应用。五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碳排放监管体系。
近几年,碳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控制能源消耗总量成为全球共识,碳交易产业迅速发展。我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户,也开始建立碳交易体系,积极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旨在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实现节能减排目的。
中国石化纳入碳交易企业已达20家,2013年11月28日,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中国石化燕山分公司购买2万吨碳配额,完成首笔碳排放权交易。26日,高桥、上海石化参加上海环交所第一单基于配额的碳交易。目前,中石化纳入碳交易的企业有20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