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双翼的探寻-金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双翼的探寻-金改
 

2014年3月1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营银行试点逼近
首批牌照争夺升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莹

民营银行试点逼近首批牌照争夺升级

CNS供图

随着全国两会召开,民营银行花落谁家引发市场遐想。

作为今年两会上的热点之一,前有央行副行长潘功胜的政协提案,后有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的公开表态,在民营银行的问题上,两大金融业监管部门达成了高度共识,那就是“尽快启动试点工作”。

为争夺首批试点名额,各地申办民营银行的热潮不断高涨。日前更有消息传出,温州试点名额已经确定,这让参与申办民营银行的企业愈加感觉“时间紧迫”。

花落谁家仍是迷局

对于颇受业界关注的试点问题的进展,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曾向

《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两会以后就会公布第一批民营银行试点的名单。温州确定试点名额是由正泰集团主发起,华峰集团等温州十余家民营企业参股的民营银行。

不过,对于这一消息,《中国企业报》记者致电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和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求证时,二人均表示,“目前已经递交申请资料,等待批复,一切以监管披露为准。”

据了解,温州共有10余家民营企业参股,正泰集团是主发起人,占20%的股份,华峰集团占10%的股份。

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超过100家民营银行名称通过工商总局名称预核准。不过,名称获核准不意味着牌照获批,民营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重要条件在于风险自担。因此,有关部门在考虑审批民营银行牌照时,将重点考察各家申报方案中的风险控制、风险兜底机制。

事实上,民营银行试点究竟花落谁家,地方监管机构的口径仍比较模糊。温州市金融办综合处副处长刘逍就表示,目前温州金融办层面还没有得到确切消息,但温州作为国家第一个综合金融改革试验区,对于民营银行一直在积极争取。

首批试点3—5家,

各地积极争抢牌照

3月6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参加山西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银行,是一种全新的机制,将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后进行推广。

早在今年1月,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明确了2014年银行业监管工作重点,其中关于民资办银行的内容备受关注。包括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渠道和方式,试办由纯民资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做好试点制度设计,强调发起人资质条件,实行有限牌照,坚持审慎监管标准,订立风险处置安排;试点先行,首批试点3家至5家,成熟一家批设一家。

“随着中国进入深化改革发展的转折点,民营银行的话题再次被作为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被提出,并正式进入实施议程,这意味着民营银行的发展将进入崭新的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

牌照发放进入倒计时

外界普遍认为,两会之后将是民营银行牌照发放的窗口期。

“目前,进入到最后阶段,两会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将会通过《民营银行试点条例》,随后,银监会会宣布试点名单。”周德文对《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

“温州市政府对民营银行牌照志在必得,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温州金改两周年(3月28日)之际获得牌照,落实阶段性成果。”温州金融办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随着牌照发放进入倒计时,各地对牌照的争夺也开始升级。据了解,目前争夺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呼声最高的是浙江、天津、上海、北京和广东等地的民营企业。而分析人士认为,从经济发展水平、民营企业规模和金融行业规范程度上看,浙江、天津、上海、北京和广东等地获得首批牌照的可能性最大。

全国人大代表、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赖小民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法律上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没有障碍,在城商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民营资本占比都很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外部监事梅兴保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看好民营银行前景,但他认为,设立民营银行要有个过程,“要试验一下,不能一下子开设很多”。

“银行是管理风险的机构,不是拿自己的资本金放贷,而是拿存款人的钱放贷,一旦经营失败,存款人利益将受到损害。”尚福林说,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需要有主体来承担风险,试点要将这点考虑进去。

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迅速推进,银行业“躺着挣钱”时代已经过去。民营资本想通过设立银行来“淘金”挑战重重。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现在的市场环境残酷,在激烈竞争之下,民营银行赚钱并不容易。“民营银行需要错位竞争,如果你能办出特色,你就能生存,否则失败的概率比较大”。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