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8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第28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4年2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荣融:“首任掌柜”的重组经

倾心于事业敬业于岗位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蒋皓

倾心于事业敬业于岗位李荣融:“首任掌柜”的重组经

“我评价自己是一个忠臣,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事业,为党为国家为事业无怨无悔。”李荣融卸任当天的讲话让人心生无限感慨。

自2003年3月24日就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开始,到2010年8月24日离任,算起来一共7年零5个月。在这七年多时光里,记载了国资委首任主任李荣融的央企改革历程。

铁腕改革重组央企

李荣融七年间走过的历程与其说是其个人命运的一部分,倒不如看做是中国国有经济乃至整个经济体制变革的一段重要旅程。

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时,付出巨大改革成本的国有企业正百废待兴,急需一个“老板”的角色,时年59岁的李荣融“临危受命”。

面对变革的困难和肩上的重担,李荣融很坦然:“说老实话,国有企业改革是世界难题,中国在国有企业改革上支付的成本在国际上是最低的,反过来成效有目共睹。值得自豪的是,今天给了我这样一个岗位。我对解决这个难题充满信心,搞企业就那么几条,你要遵循企业的规律,按照企业的规律办,我不相信办不好。”

国资委成立后,在李荣融的心里,他更强调自己是“出资人”的身份,正是这种明确的国资“老板”定位,此后,李荣融主政下的国资委开始围绕这个角色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显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首当其冲的要务。

这样一个掌握着中国上万亿元国有资产的“老板”,在过去七年里历经了央企一浪高过一浪的重组并购,全线推广了薪酬激励。在李荣融的主持下,196户央企开始逐年递减,以此来着力于央企在经济中充分发挥主导性、影响力和带动性。随后,李荣融又大胆出新,面向全球展开招聘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活动。他又针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制定了业绩考核制度,2004年,国资委和170家央企领导签订年度业绩“军令状”。

李荣融在任的这七年间,央企总数从2003年的196户缩减为123户;而央企的资产规模由7万亿元增加到21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核心主体。在税金方面,这七年央企累计上缴税金达到5.4万亿元。央企年上缴利润则翻了五番。七年间,央企管理改革持续推动,比如总法律顾问制度、董事会试点改革、EVA考核等等。

倾心事业做大做强

在业内人士看来,央企在李荣融出任国资委主任后的一系列做大做强的举动,实际上跟李荣融铁腕的个人性格不无关系。李荣融一直的理念,就是中国应该有自己的航母级央企,这也是他力推的。

然而,由于全力推进央企的兼并重组、主辅业剥离、做大做强主业,当时的国企改革也遭到过公众关于“国进民退”的质疑。一方面是国有企业利润及资产规模几何般增长,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不断地被挤出能源等部分领域。

对此,李荣融曾坦诚,“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市场中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国有企业未来将不断地向少数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在李荣融时代,“重组做大”、“改革改制”成为这辆庞大的国有经济战车已经形成的两大发展路线。

一个个动辄上百亿的国资航母,有的国企领导甚至都是部级待遇,要推动任何一家这样的企业、这样的领导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压力和难度可想而知。

最关键的是,李荣融卸任之前已经完成了国新公司的报批。国新公司是国资委酝酿成立的第三家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主要接收现有123家央企中资产规模较小、资质较弱、经营状况不佳、利润排名靠后的央企资产或股权的无偿划转,计划约20家央企会被置入其中。尽管李荣融未能在任期内见证自己一手主推的央企重组全面完成,但实际上上述工作已经只剩技术上的工作。

“我对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有着非一般的感情。”李荣融曾对媒体公开表示。

对于身在特殊职位、担负着特殊使命的李荣融来说,他对自己这份职责的态度也有别于其他人。“倾心于事业,敬业于岗位”———这是李荣融在一本纪念相册上写下的座右铭,或许,我们能够从这句话里,了解到李荣融对于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的人生感悟。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