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1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1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4年1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扬鞭策马踏上新征程——央企负责人、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纪实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蒋皓

扬鞭策马踏上新征程——央企负责人、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纪实

2013年12月26日,冬至后凛冽的寒风孕育着春的信息。被称为国资“小两会”的央企负责人、地方国资负责人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了。

央企、地方国资“两套人马”会师了,汇聚在同一个主题下:“深入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马年将至,飞腾的骏马,使人处于永不停歇的激越与憧憬中。央企负责人与地方国资委负责人被“新台阶”的号召动员起来,进行新的思考,展开新的憧憬,踏上新的征程。

把“问号”变成“惊叹号”

灯火辉煌,喜笑欢乐声,回旋荡漾在会议大厅。“一年一见”成了不少负责人见面的第一句话。

上午9点整,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张毅作重要讲话,国资委领导黄淑和、黄丹华、徐福顺、金阳、孟建民、强卫东、王文斌、杜渊泉等出席会议。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主要负责人、国务院国资委巡视组组长、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各厅局以及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一本写着“深入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会议主题的文件赫然在目,这是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张毅的讲话稿。

为什么要上新台阶?如何上新台阶?人们在等待答案。

张毅讲话指出,2014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质增效升级为重点,以加强党建为保障,“深入落实‘一五三’战略和‘两新’目标,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这个主题词既是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在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也是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在新时期凝聚全国3600万职工团结奋斗的前进旗帜。显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时期,而这次国资工作会议则是新时期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次总设计、总部署、总动员。

台下,来自中央企业系统和地方国资的上百名代表,在静心聆听,在潜心思考,在悉心领悟……

“张毅书记讲的一部分是2013年的工作,一部分是2014年的工作,一部分是改革,都讲到位了。”河南国资委主任肖新明说,“国务院国资委这个会时间点抓得很好,把一些问题讲清楚了,大家心理上也期待着国资委有一个声音,用具体措施来解读中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会间,中建材董事长宋志平接受了记者访问。“这是一个突出改革思想的报告,这次最大的变化是国资层面上的改革。我觉得报告谈得很透彻,第一,主题鲜明,突出了宏观指导;第二,条理清晰,思辨性强;第三,推出的措施稳妥扎实,既创新又务实。”宋志平说。

“通过参加这次会议,大家有疑问的地方,问号打开了,变成了惊叹号。”山东省国资委负责人听得很认真,他的感想具有普遍性:

———“我们的理解现在看起来没有错,对国企是要增强活力,减少不必要的干涉,改革的目的是为把国企办得更好,但有些人理解成削弱国企,这是不对的。”

———“中央讲混合所有制,很多人不理解,以为一下子搞公私混合了,不是那么回事,实际上对国资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这次开会,感觉挺有冲击力的。张毅主任讲话与三中全会精神和国资实际结合得很好,全局性、战略性、实际操作性都很强。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现代企业制度’,大家感觉比较难的国资国企监管体制,把国资国企改革的要点都讲出来了,大家不清楚的事,一讲就清楚了。”

战马纵横再绘路线图

张毅提出在三个方面下功夫: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事关国资国企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从4个领域部署了18个具体的改革任务,使得对我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整体思路、关键领域、重点任务、先后顺序进一步得到明确。一条清晰的路线图呈现人们面前。

在第二轮改革中,一马当先的上海经验引起人们关注。张毅在会上强调,“要学习借鉴上海等地全面深化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新一轮地方国资改革正在提速,继上海先行一步,各地国资也蓄势待发。

山东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时民说,“山东原来做了些准备工作,现在来看要进一步思考。我们正好跟上海分在一个组讨论。”时民透露,“三中全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改革的密度、深度都是以前无可比拟的,实际操作性也很强。山东省委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意见已经出来了,实施方案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下转G04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