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6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6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仅靠政策红利难以释放文化产业活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王吉鹏

仅靠政策红利难以释放文化产业活力

王利博制图

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决定》还指出,要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可以说,中央在制度层面给了文化产业一个保障,但目前仍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国有企业存在种种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比如文化产业领域的跨行业跨地区“整合”与“重组”仍面临着重重阻力。

在战略布局上,国内的文化产业市场化、集约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整,文化产业的高附加值作用尚未显现。文化企业缺少产业协作配套关系,上下游诸多环节脱节,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整体规模效益难以提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长官意志、重复建设、形象工程现象时有发生,也大大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管理体制上,很容易政企不分、政事不分,造成行业管理成本高。对文化产业微观主体活动干预过多,部门的多头管理,职能方面的越位、缺位、不到位问题同时并存,多部门交叉管理,造成发展缺乏顶层设计,资源分散,各行其是。

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集团主导与市场作用的错位,形成资源配置机制混乱、条块分割、行业壁垒,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行。

市场拓展方面,由于受传统体制机制的影响,央企市场开拓和营销能力无法强化,很多灵活的市场手段难以开展,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形成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模式。人事政策上,难以对核心人才给予足够的长期激励,文化领军人物在体制内生存成长空间有限。

在国家许可范围内,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投融资体制。积极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吸引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增强发展活力,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明确服务规范,加强绩效评估考核。

我国文化企业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发展观念的转变问题,国有文化企业的改制和市场化运作问题,融资问题,文化企业产品、服务创新问题,领军文化人才培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文化企业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文化市场中把握自身发展的机遇,实现战略突围。适应市场需求,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于国有文化企业而言,体制机制的问题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必须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同时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走向市场。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随着文化消费的增长和升级,消费者对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个性化、分众化趋势日益明显,而文化企业如何抓住消费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则成为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

(作者系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