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金融投资
 

2013年8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金融”破局倒计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金玲实习生赵玲玲

“微金融”破局倒计时

立秋后的北京,正午时分依然骄阳似火。陈晨(化名)刚与某银行信贷专员吃过便饭又匆忙驾车赶往下一会见地点,下午他还要与一家担保公司的客户经理见面。见到记者时,陈晨一边拿纸巾擦着汗,一边向记者抱怨:“小企业向银行伸手真是难上加难。越是小微实体,越需要银行贷款,但银行‘惜贷’也越发严重。”

而与陈晨公司所面临的局面不同,另一家小企业浙江省温岭市某轴承有限公司,由于扩大生产规模及改进生产技术,在无法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的情况下,向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求助。拿到贷款的当年,该公司年利润同比增加100%,公司员工也增加了数十人,企业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契机。

专家指出,偏好资信良好的大中型企业,是银行的通病。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指望大型商业银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小型金融机构,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而近期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让民营资本的银行梦照进了现实的光芒。7月31日,银监会正式表态支持试办民营银行,坊间传言,首批民营银行或下半年推出,可能锁定两家:1家在北京;1家在温州。这意味着,此前一直步履维艰的民间金融终于以“银行”这一阳光化的形式再次亮相。也意味着中国正式拉开了微金融时代的序幕。

小微企业融资

出路在哪里?

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胡汝银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过去三十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力地推动了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进程,推动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然而,政府的行政管制和向大中型企业倾斜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使得小微企业的发展空间不足,发展环境不佳,导致他们的边缘化和落后化,形成特定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据统计,在中国,目前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57%、40%和60%左右;小微企业还提供了约80%的就业机会。而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仅20%多一点。直接融资比例过低、渠道过窄,已成为中国小微企业成长的明显“短板”。

不同的金融机构给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和效率是不同的。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指出:“激发社会活力要重视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金融要逐渐地向多元多层发展,大规模建立小微银行是金融改革的一个出路。”

大力发展小微金融机构

裕华(化名)是温州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负责人,短短几年,从最初的“地下钱庄”到民间借贷,再到如今挂牌近一年的小贷公司,他经历和目睹了无数小微企业在资金链上的垂死挣扎。

“小额贷款公司是商业化的‘企业’,从事着一些金融业务,又与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大不相同,尽管我们可以某种程度上学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商业盈利模式,但出于自身的种种弊端,又不可能完全像银行等金融机构那样经营谋利。”裕华的话中流露出几年来经营小贷业务的辛酸。

记者调查发现,以中国近年来兴起的小额贷款公司为例,目前发起人或大股东多为当代最有实力的企业、最优秀的企业家,他们有着丰富的商业运作和项目管理经验,但小额信贷机构不同于传统银行机构,缺乏“财政靠山”,由于一些暂时难以变更的限制,有些小额信贷机构头上还戴着多重“紧箍咒”,这就决定了小额信贷机构必须顾及贷款客户的经营发展情况,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小微企业融资困局。而贷不到款让众多小微企业徘徊在生死边缘。(下转第八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