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3年7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克强经济学”背后的改革逻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孙春祥

“克强经济学”背后的改革逻辑

最近,由巴克莱投资银行提出的“克强经济学”概念在网络上引起各路经济学家与市场分析人士的热议。

多数观点认为,以不刺激、去杠杆、结构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克强经济学”是当前改变中国经济重疾缠身的灵丹妙药,尽管改革会承受一定的痛苦,但长期回报却是无法计量的;也有少部分人认为,中国学界可能陷入了盲目迷信改革的怪圈,对财政刺激的理解出现偏差。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启动了规模为4万亿元的财政刺激计划,与此同时,辅之以“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个政策虽然挽救了危机的蔓延,使得中国经济平稳回到增长轨道上来,但因其产生的副作用使得市场对这项政策的对错得失至今仍存争议。

反对“4万亿”政策的一派认为,以财政和货币刺激为主要手段的“凯恩斯主义”,不但不能熨平经济周期,反而会起到加剧震荡的作用,只是有些副作用并不会立刻显现出来。因此,对于这部分人而言,“克强经济学”中不刺激、减杠杆的选项是十分正确的。

而另一派则认为,全盘否定“凯恩斯主义”并不符合中国实际发展情况,学界对刺激经济的厌恶可能已经陷入了盲目程度。虽然中国当前可能已经不再有增加刺激性支出的空间,但如果经济进一步恶化,中国经济仍可能通过其他形式的财政刺激获益,而减税就是一个方法,提高民生支出又是一个办法。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虽然各路经济学家对“克强经济学”存在分歧,但实际上这种分歧并非水火不容,而是求同存异、殊途同归。他们都认同,过去由政府支出推动投资的发展模式确实已经难以为继。

如果说这种共识已经达成,那么“克强经济学”就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效力,至于它到底归属于哪个经济学派其实并不那么重要。改革所遵循的理论,说到底,还是离不开老一辈改革家那句“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耗子就是好猫”。(文章来源:《北京晨报》)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