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画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画梦
 

2013年3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一个梦想:合作、繁荣———李肇星漫谈企业发展的“中国梦”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蒋皓

同一个梦想:合作、繁荣

年过七旬的李肇星依旧话锋犀利,其天马行空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妙趣横生的幽默表达令人钦佩不已。

在全国两会上,《中国企业报》记者邀请李肇星畅谈企业话题,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寻找中国企业发展特别是国际化过程中的答案。

这位北大著名才子、风云一时的共和国前外交部长铿锵有力地说:“‘为人民服务’应该是中国企业的终极信仰。”企业走出去不能“先开枪后瞄准”

《中国企业报》:你观察到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李肇星:我给你讲个故事吧。青岛海尔的家电产品在印度、巴基斯坦很畅销。只要你说你是山东人,当地人都会猛夸青岛人好、山东人好,因为你们的洗衣机好。

这就是海尔的成功之处,体现在本土化服务细腻、产品适合当地人的需要。比如说,海尔针对印度人穿的大袍子,故意把洗衣桶设计得很庞大,所以,印度人格外青睐有着大容量的海尔洗衣机。冰箱也是专门给当地人设计的,当地基础设施差,经常停电,海尔于是把冰箱设计得很强悍,停电不超过两天东西就不会坏。这说明了一个“真理”,做企业,要对需求如琢如磨。

《中国企业报》:但很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屡受挫折,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肇星:从外事角度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抱团。包括民营企业最好是加强协调,抱团走出去。要注意我们企业之间的协调,不要中国人跟中国人比拼,窝里斗有经验、有水平,跟外国企业正儿八经地竞争就差一点。要对当地的政策环境细细研究,胸有成竹地走出去,不能“先开枪后瞄准”。

《中国企业报》:你任职外交部长期间,站在国际视野上观察中国企业,一定“窥探”到了一些别人没机会“窥探”的东西,这些东西也许很有趣,也许很残酷。

李肇星:的确是,我跟老美打交道这么久,发现他们老想拿咱们的企业说事,想找各种借口把我们的企业忽悠到他们的规则里去。实际上,我发现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去年7月4日,美国庆祝独立日,大约98%的美国老百姓手里晃动的小国旗是中国制造的,大约98%的烟火是中国制造的。他们欢乐消耗的是我们的原材料,而我们的工人工资却很低。但美国还反咬一口说,中国向美国的大量出口导致他们的企业不得不关闭,导致美国工人失业。中国企业在外仍要韬光养晦

《中国企业报》:西方人信仰上帝,经营企业也不忘上帝的教诲。而中国企业没有一个博大的价值观支撑着,赚钱赚得毛躁。

李肇星:应该说“为人民服务”就是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企业家应该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衷去经营企业。我自己的信仰是祖国、人民利益至高无上。企业家们不要急功近利,要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成大事来抓。热爱祖国是天性,不需要问为什么。有一点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不管是企业家,还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人,只有祖国才能让你无私关心而不求回报。

《中国企业报》: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常说“企业强、国家强”,你认为中国企业做强做优,对实现这个激动人心的梦想有什么现实意义?

李肇星:中国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企业的“振兴”。企业的振兴梦是中国复兴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辉煌的章节之一。振兴,对中国企业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中国人敢于追梦了,说明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正日益增强。然而我们要清醒地追梦。中国企业家要非常清醒,越是做强做优,越是要注意韬光养晦。

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特别贴近群众的心。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我们要紧紧跟随新一届中央领导的脚步,使我们迈向梦想的步子更加踏实稳健。

《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军团雄踞世界500强的数量逐年攀升,鼓舞了民族士气,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你对此有何评价?

李肇星:中国企业强了,中国人有自豪感无可厚非。但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可以自豪,但不能骄傲”,我们要悉心领悟。

现在有的企业骄傲起来了,提到非洲就一个评价“穷”。实际上去年我了解到一个数据是,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0几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中国高,最高的是中国的3倍。所以,你骄傲什么呢?中国企业要摆正对发展中国家的态度,特别是对弱势国家的态度。

《中国企业报》:作为诗人部长你的魅力曾倾倒全世界,能否为中国企业也赋诗一首?

李肇星:还有什么比中国企业军团并肩携手走出去所取得的胜利更壮丽的诗篇呢?没有。还有什么比中国企业屹立世界500强之林更令中国人感到自豪的诗篇呢?没有。还有什么比中国大企业时代更磅礴的诗篇呢?没有。还有什么比做大做优做强民族企业更令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的诗篇?也没有。同一个世界,博大、亲切;同一个梦想,合作、繁荣。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