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画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画梦
 

2013年3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习近平创立“正定旅游模式”辽宁,李克强完成“史无前例棚改”广东,张德江开创“泛珠三角合作”山东,俞正声获称“房改总工程师”

中国“梦之队”的经济往事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静赫根据新华社稿件整理

中国“梦之队”的经济往事

随着中国十年来最大规模国家高层人事交替顺利完成,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的“梦之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当时间闪回至2012年11月“梦之队”初次亮相之时,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墙前,习近平第一次讲述他的中国梦。在他的身后,挂着大幅照片,上面的影像是邓小平和老一辈领导人研究经济问题。

这样的画面无疑是属于一个时代的历史画卷。

习近平、李克强引领的新一代中国“梦之队”,身后也有一张张这样的老照片,回放在他们各自走来的路上,回响着关于他们的经济往事。

那些年,他们最初的闪亮

追寻梦之队成员的经济“履历”,几乎每一个足迹现在看来都意义非凡———那些最初的足迹尤为如此。

位于陕北的梁家河村是习近平青春岁月里的重要驿站。在这个被习近平称之为“家乡”的小村子里,这位后来的中国领导人实践着最初的寻梦。

1973年,习近平被村民推举为村支书,很快他给村里带来了经济上的变化:村里有余粮了;修了沼气池;种上了蔬菜;建了大坝、挖了水井。此外,习近平还在村里建起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小商店。

比习近平小两岁的李克强,有过相似的知青岁月。和习近平一样,李克强也做过村支书,考上大学时也是22岁。

1977年,李克强带着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未解之谜”,离开了那片田野。

走进北大校门的李克强充满了“对新兴观念的渴求以及对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好奇”。据同学陶景洲回忆,李克强虽然读的是法律系,但很早就对经济问题兴趣浓厚。“那时国门初开,同学中,应该说李克强是最早关注经济问题的”。

上世纪80年代末,已经从政的李克强进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学习。后来,他的博士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获得了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奖。

李克强读博期间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同门中包括当时共青团中央的同事———李源潮。“二李”的名字后来一起出现在《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一书的作者名中。在这本书里,李源潮撰写的是第五章“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李克强撰写的是第七章“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他们的论点后来都被认同,渐渐变为正在实行的政策。

与习近平、李克强一样,张德江也有过“裤脚沾泥”的知青岁月。1968年,张德江来到延边汪清县罗子沟公社插队。在那段难忘的时光里,张德江“在地里干活儿渴了,就到小河沟喝水”……最早的岁月里,对于经济的思考多半是模糊的,但在多年后,环境领域的立法,成为张德江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因为“现在干净的河水喝不到了”。

张德江自37岁起走上地方政府领导岗位,开始为发展一方经济初显身手。彼时,40岁的俞正声告别了16年的“技术男”时光,步入政界。在随后四年主政山东烟台期间,俞正声推动三个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的烟台迈出关键一步,由此被称为“房改总工程师”,成就了俞正声最初经济岁月里闪亮的一页。

一路走来,他们不断发力

走过最初的闪亮岁月,中国梦之队的成长步伐,除了履历上的升迁之路,也包含着他们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力脉络。

习近平的从政之路,亦是一段寻梦之旅。

早在河北正定时,习近平创立的“正定旅游模式”造福了当地百姓。在厦门工作时,习近平领导制定的政策措施,为厦门长远发展争取了许多有利条件。1992年,习近平提议并主持制定的“福州3820工程”。1999年,习近平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2002年,习近平主政浙江后,提出并组织实施“八八战略”。2007年,习近平调任上海后,他在“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中,增加了“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八个字。

从陕西到北京,从河北到福建,从浙江到上海,习近平“常怀忧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不断为“中国梦”加大马力。(下转第三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