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十八大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十八大特别报道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实体产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微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剧锦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提升实体产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企业报》: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确立实体经济的新地位,您认为金融应该怎样为实体经济服务?又该怎样拓展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市场空间?

剧锦文:在中国工业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的实体经济不可谓进步不快,我们甚至被冠以“世界工厂”的称号。但是,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多数的“中国制造”已经成为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自主品牌的代名词,我们消耗了包括土地、水、矿产和劳动力等大量稀缺资源,在我们生存的家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也就是说,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却收益甚少,甚至还要被强权国家征收更多的“碳税”。

那么,我们如何发展实体经济并有效拓展其市场空间呢?我个人认为,首先应明确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以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以传统能源、装备制造、建筑业,甚至现代农业等为核心的支柱产业,以高品质,健康、环保为主的消费品产业和以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为主的服务业的市场拓展,特别是有助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产业,将是未来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而“转型升级”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优化实体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理念。

其次,鼓励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予以更多支持。金融机构本质上是虚拟经济的一种,但在中国它又是一种政策工具。因此我个人认为,银行应将其发展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借助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实现银行的发展,而不是“脱实就虚”。

具体而言,银行应将更大的贷款余额用于实体产业,而不在于过多地支持“炒作”。要对具有市场前景、符合技术进步趋势的产业给予重点支持;要对就业安置大、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给予支持;对支柱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于现代农业、城乡基础设施投入给予重点支持;金融机构应当帮助上述产业中的企业不断降低融资成本,包括融资的交易成本和财务成本。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