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金融投资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铁矿石期货渐行渐近
国际三巨头参与态度受关注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龙

铁矿石期货渐行渐近国际三巨头参与态度受关注

专家认为,如果世界三大矿山不能参与交易,中国铁矿石期货市场的发展会非常慢

铁矿石期货的脚步越来越近。

在国家发改委表态推进铁矿石期货的条件逐渐成熟后,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有关负责人表示,铁矿石期货业务研究已经在证监会获得立项。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铁矿石期货具体何时推出,目前还没有明确说法。但有业内人士表示,最快明年就会推出。

标准难统一,交易有难度

刘江是山东一家铁矿石贸易公司的负责人,此前铁矿石的涨跌不稳定表现,让刘江较为苦恼。

“如果有铁矿石期货,可以增加对冲风险的渠道。”刘江说,“目前圈内的不少同行对于铁矿石期货充满期待,毕竟增加了一种减少风险的操作方式。”

在国内开展铁矿石期货交易“晚推不如早推”的共识下,国家发改委要求有关方面在制度设计、方案比选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完善研究内容,为推出铁矿石期货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国内早就有推出铁矿石期货的思想准备,但一直未能实施。这一次,钢厂和贸易商比较期待。钢厂通过铁矿石期货,可以稳定、平衡成本,防止矿石暴涨暴跌带来的成本失控问题。对于贸易商,则希望通过该期货,增加盈利渠道。”富宝资讯分析师朱彤表示。

不过,由于铁矿石具有分类复杂、品位较多的特点,其期货合约标的物和交割细则的确定存在一定难度,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影响未来市场的活跃度和影响力。

“铁矿石期货合约标的着实不好选,仅62%品位级别的就有62.5%、62.75%等,63%品位级别的就更多了。”刘江说。

有专家认为,铁矿石期货不如钢坯期货容易推行。因为每个企业的产品,含杂质的量不一致,合约不仅要体现铁含量,还要限制一些硫磷含量、水含量等,因此标准化较难,且交易问题需注意。

除了合约标的外,铁矿石期货的交割也是一大难题。铁矿石的品位稍有不同,价格就不一样,同一品位铁矿石在各个港口的价格也不相同,就连在同一港口品位相同而出自不同矿山的铁矿石价格报价也不相同。

业内普遍认为可能会借鉴新加坡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交易的现金交割方式。此前,中国国际期货曾向国家发改委和期货交易所递交过相关研究。研究认为,铁矿石期货最好采取保税交割方案,计价货币可以是美元也可以是人民币。

此外,铁矿石期货合约究竟每手为多少吨也存在争议。此前,不少专家认为铁矿石期货合约大小可考虑设为每手20吨。依据在于按照1.6吨矿石生产1吨钢材计算,螺纹期货一手10吨对应铁矿石期货一手20吨。

朱彤则认为,一手为50吨到100吨较为合适。

国企或将受到限制

尽管贸易商热情较高,但真正的“大户”钢厂和国外三大矿山至今对此事少有表态。

钢厂方面,只有沙钢等民营企业对期货类产品较为积极。沙钢一直在做螺纹钢期货,对新加坡掉期交易频繁关注。

“从目前看,对于期货,民营钢厂要积极一些,国有钢厂也开始重视,但没有表现出过于积极的态度。据我了解,有一些钢厂开始储备相关人才。”朱彤说。

我的钢铁网分析师曾节胜告诉记者,国家对国企参与金融业务是有限制的,预计铁矿石期货推出的初期,国有钢厂参与度不会很高。

钢厂确实显得有些谨慎。河北一家国有钢厂的中层告诉记者,对于铁矿石期货,公司初期是不会参与的。至于未来是否会参与,要看国内其他钢厂是否会参与。

目前,中国的铁矿石交易量每年超过10亿吨,对外依存度巨大,具有吸引资金的潜质,这使金融化具有了交易基础。

“期货的不确定性也比较大,现在钢厂的资金链本来就不充裕,如果被套,结果将是灾难性的。”上述河北国有钢厂中层告诉记者。

对于国际三大矿山是否参与中国铁矿石期货的问题,同济大学上海期货研究院副教授刘春彦认为,如果世界三大矿山不能参与交易的话,中国铁矿石期货市场的发展会非常慢。

朱彤表示,铁矿石期货的推出让最后一样没有金融化的大宗商品铁矿石纳入金融市场,让资本的力量能够更充分地参与进去逐利。也可以说,钢材产业链金融化从布局上已基本完成,市场各方的参与活跃度也在不断增加,但布局完成,离原油、铜等成熟大宗商品仍有明显鸿沟,未来仍有诸多完善空间。产业链金融化的完成,也仅仅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最终目的。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