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大幕开启2015年有望全国推广,高耗能企业成控排重点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马宁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大幕开启2015年有望全国推广,高耗能企业成控排重点
CNS供图
近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业界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碳排放交易进入实质性阶段。
事实上,在启动碳排放权交易方面走在前面的,并非仅广东省一家。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文公布,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7个省市作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湖北、重庆等省市分别确定2013年将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工作。
专家预计,我国未来可能逐步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碳交易体系,可能采取国际主流“总量控制与交易”模式进行交易,也可能采取自愿减排交易为主、因地制宜进行形式创新为辅的进行模式。
广东首开先河 首批827家企业被“控排”
随着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作工作启动,广州也随即成立了中国首例碳排放权配额交易所。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广东在碳排放权交易领域之所以能“首开先河”,主要因为广东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外向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在低碳经济队伍中是处于靠前的位置,具备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求的经济基础。此外广东省具备了企业种类多、规模分化明显的企业基础。打响碳排放权交易第一枪,在全国有一定的示范效应。
据悉,除确定启动碳排放交易权试点之外,一些行业还被圈进碳排放
“黑名单”,受到重点关注。如电力、钢铁、水泥和平板玻璃、化工、有色金属、航空等六大行业均被要求强制提交碳排放数据。
盘雨宏认为,由于我国很多企业都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此次纳入名单的大多都是对GDP有巨大贡献的企业,这一机制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降低本土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在短期内会承受比较大的发展压力。据悉,此次广东省有827家企业作为首批“控排企业”,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11067.8万吨标准煤,约占全省年消费量的42%,约占全省工业能源消费量的62.7%。
如果试点成功,碳排放权交易有望于2015年之后在全国有条件的城市区域性展开,进行全国推广。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无论对我国经济发展,还是相关企业都会带来不小的变化。
盘雨宏指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利于以更低的成本实现节能减排,以市场的形式强化竞争,不能完成减排目标的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多余配额,有多余配额的可以放到市场出售,最终结果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其实都是围绕淘汰行业落后产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目的。
证监会组织研究碳排放权期货及衍生品交易
据了解,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碳衍生品市场一般都是共同发生的,在《京都议定书》签订时,欧洲就通过了碳期货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期货市场规模已经超过现货市场。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碳期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碳排放权交易企业规避风险,套期保值。在碳期货市场上,碳排放权交易的双方可以通过比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差别,对各自期货合约和现货合约进行调整,预先进行套期保值,以规避现货价格风险。如果没有期货市场以锁定风险,企业在碳价波动中可能会承受很大的风险。
霍肖桦认为,碳排放权交易产生多层次交易市场体系,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给银行带来的商机较大,主要集中在各类“绿色信贷”业务。开展多层次的碳排放权交易衍生品交易,既方便买卖双方寻找交易对手,也为相关企业的排放权现货交易提供权威公正的定价机制。
业内人士指出,期货归根结底是一种金融工具,通过这个工具,一方面可以刺激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增加一种管理企业成本的手段。从国际经验来看,碳排放权交易的衍生品的交易,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据透露,目前中国证监会正组织研究碳排放权期货及衍生品交易。
盘雨宏认为,碳排放权交易的衍生品交易对于节能减排有两方面意义,其一是碳交易衍生品交易倒逼企业通过技术进步、调整生产结构、利用低碳能源等途径获得碳排放权配额的结余并出售获益。其二是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行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碳排放信息的报告制度,优化我国碳排放检测数据库,为更好的实施节能减排项目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