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2年9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体制改革的力量中国民航十年腾飞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万斯琴

体制改革的力量中国民航十年腾飞

胡云程/摄制

经过市场化进程的洗礼之后,中国民航业终究守得云开见月明。而在以六大航空集团公司为代表的中国民航业眼里,世界已触手可及。

从2002年到2012年,民航改革重组的重要十年间,六大航空集团公司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从改革三万英尺航空格局出发,逐步实现航空经济的“质”与“量”,做到了从中国到世界的突破,见证了中国民航业在发展历程中一次又一次的成长、蜕变。

数十年间,中国民航这艘战舰,在前行的印记里,经历过璀璨光芒,也遭遇过狂风暴雨,承载着几十万名航空人披荆斩棘。

六大航空集团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民航业六十多年发展的积淀,也离不开“入世”十年的磨炼。特别是与航空运输密切相关的金融、高科技和旅游等行业为民航运输的发展做出了充足的支持。他们十年的成果,较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助推器、黏合剂作用,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带动区域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事实上,十年民航史也正是国务院国资委十年国资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中国民航业在竞争中求变,正值十八大召开,中国民航业将进入一场才刚刚开始的“大民航时代”的马拉松。

改革三万英尺航空格局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往往在回溯时才能看得清它的全面和意义。10年后的今天,当看到中国民航已有几千架客机在三万英尺高空上翱翔,民航人回首走过的历程,或许会说:2002年的改革名副其实是个重大突破。

2002年10月11日,注定将在中国民航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政府以一种战略性眼光对民航业实行重大改组。

这一年,国务院颁布了6号文件———《民航体制改革方案》,通过实行政企分开、改进政府监管和推进企业重组等措施。在民航总局直属的九家航空公司和四家服务保障企业的基础上改组成为六大集团公司,分别是: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

这次改革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民航业的竞争格局。以航空公司为例,三大国有航空公司成立后,它们致力于在操作层次上进行业务整合,其中包括航线以及飞机队伍,以应对来自国内小型航空公司以及国际竞争对手日益剧烈的竞争。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作了重要批示:“祝贺民航六大集团成立。希望集团公司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理顺内部关系,加强管理,以新的面貌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

在六大集团公司重组和空管一体化这两大举措完成之后,中国民航业进入了新局面。

而今,中国民航业跨过十年,又站在了迎接十八大的历史节点上,“大民航时代”的大门更是由此拉开。

“国有企业的未来,既不能走西方自由市场道路,也不能走计划经济老路,而是既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又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才能把国有企业做得更好。”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曾说。

中国民航10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发展是硬道理。加强国企改革,成为培育“大民航时代”的竞争主体,不断深化国资改革,是加快民航发展、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的必由之路。

风云为伴民航经济“质”与“量”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大进展”。

国企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是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的是可持续发展。

中国民航业10年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最终使得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得到扩大,国内外的客货流明显增加,客货邮吞吐量是入世前的N倍,由此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实现了民航经济发展的“质”与“量”。

“质”体现在客户忠诚度、创新能力等自身软件上。

在激烈的民航市场竞争中,客户忠诚度即为强烈的竞争力。每家航空企业都盼望着能拥有这一稀缺资源,无论是给予花样翻新的利益诱惑,或不遗余力地制造种种感动,直指的总是赢得客户的忠诚。(下转G02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