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团中种公司引领种业创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丁国明万斯琴
中化集团中种公司引领种业创新
技术人员在进行分子检测
全球第一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诞生在中国。
此芯片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种公司)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共同创制出的。
日前,《中国企业报》记者从中种公司获悉,此次研制成功的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全称为RICE6K水稻全基因组芯片,利用国际顶尖的全基因组SNP技术制作而成,为我国水稻育种注入了高科技力量。
事实上,水稻基因芯片的成功研制,只是中种公司联合科研院所,打造商业化育种体系取得的突破之一。
近年来,在中化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中种公司立项投资投入50多亿元,建设国家级种子生命科技中心,联合科研院所,采用基因等高技术手段,依靠商业化育种模式,加快育种进程,培育出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从而有效保障国家种业和粮食安全。
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
农业国际竞争的核心是农业科技竞争,农业科技竞争的焦点在优良品种培育。
目前,世界范围正在进行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各国纷纷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聚焦生物技术发展和良种培育,努力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而此次研发的水稻基因芯片将大幅度提高种子真实性检测的准确性。
据专家分析指出,“目前业内判断种子真实性通常采用国标推荐的24个SSR标记检测结果,而此次研制的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能够用分布于全基因组的约5000个位点来判断,该芯片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品种真实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杜绝假种子危害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与此同时,该款基因芯片在育种材料背景分析方面的优势,能够准确判断育种中间材料的背景并对其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帮助育种家根据需要快速选择材料特性,并清晰把握新品种的背景和血缘关系,将显著提升水稻育种效率。
“传统育种周期长、不可预见,全赖育种家的经验,肉眼筛选。有了这个有效工具,我们就把大田搬到实验室来,进行大规模精准筛选,快速、准确、有效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排除95%以上的单株,剩下的少量单株种到大田里。减少田间工作量,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中种公司生命科技中心喻辉辉博士说。
“这样一来,原来一个品种平均8到10年的育种周期,只要3到5年就可以完成,缩短了近一半。”
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以农作物种业为主营业务的“育繁推一体化”中央企业,中种公司积极探索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
近年来,中种公司大力推动科研创新能力建设,打造高水平的研发团队。截至目前,中种公司已经引进了10名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形成了158名专业化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其中多名海外高层次生物育种人才来自于国际一流种子企业和技术公司。
中国科学院院士、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启发院士担任中心主任,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建生博士担任常规育种总监,一批具备全球种业丰富经验的高端人才担任转基因组育种、基因组育种以及筛选测评总监,其中部分人员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在借鉴国际种业发达国家育种经验的基础上,中种公司将商业化育种体系定位于以农业种植需求为导向设定育种目标,以高端育种平台、一流育种人才和技术、全球种质资源为基础,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育种资源集约化、育种流程工厂化、育种数量规模化、成果激励市场化。
致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我们与跨国种业巨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研发环节,要缩小差距,迎头赶上,除了要加大研发的投入,关键是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育种运作模式。”中化集团总裁助理、中种公司总经理张学工说。
以品种测评网络建设为例,在水稻方面,中种公司分别制定了早稻、中稻、晚稻、杂交粳稻4套筛选试验方案和《水稻品种筛选试验技术规程》,现已在各生态区建立了覆盖广泛、代表性强的筛选测试站。
在玉米方面,制定了《玉米高级筛选试验实施方案》、《玉米品种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一整套筛选试验方案和技术规程;目前已分别在东华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搭建与自主研发能力相匹配的初级筛选和高级筛选的二级玉米产品测试体系。通过品种测评网络的逐步完善,切实加快高产、广适、抗逆新品种的筛选和推广。
“加强产学研结合也是中种公司推动种业创新的重要支撑。”张学工告诉记者。
目前中种公司联合我国51家一流的科研院所、农业院校、骨干企业和行业协会,发起组建了“农作物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和生物技术研究等关键领域开展联合攻关,牵头主持“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作物种业科技工程项目等多项国家科技项目,促进了育种研发上、中、下游的有机结合,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与此同时,中种公司还以资本为纽带加强与育种科研单位的战略合作,并与科研单位探索出将科技成果作为奖励入股的模式,充分调动了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及企业的积极性。
通过商业化育种体系的搭建,中种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培育开发出适合国内主要农业种植区域的多个水稻、玉米优良品种,目前已累计审定自主研发的玉米品种28个、水稻品种31个,获得农业植物新品种权授权的品种12个,新申请杂交种及亲本植物新品种保护9个。
随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中种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经营质量大幅提升。数据显示,中种公司近三年全国累积推广种植面积达1亿亩,年救灾备荒种子储备量达200万公斤,成为保障我国供种稳定的核心企业。
“没有梧桐树,焉有凤凰来”。在种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内,中种公司将发挥国家级种业公司的综合优势,实施“梧桐计划”,高起点筑巢引凤,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平台,重点吸纳各级科研单位的一流科研团队,尤其要吸纳全国育种实力突出的育种专家,充分发挥专家资源优势的同时,给予合理的市场化综合激励,促进我国种业科技资源的高效整合。
“我们的目标是,‘中国第一、世界一流’,到‘十二五’末从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两方面进入全球种业前十,在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国家战略中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张学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