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6版:军旅企业 上一版3
第16版            军旅企业
 

2011年8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小林的奋斗人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刘培培/文

黄小林的奋斗人生

黄小林

他从小立志从军并幸运地实现了理想,却不料在一次国防工程施工时因公致残,成了一名伤残军人。他面对命运的多舛,从残疾军人到普通工人,从下岗工人到新型农民企业家,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身残志坚的奇迹。他,就是曾荣获感动路桥十大先进人物(集体)、台州市十大自强创业之星、台州市复退军人创业创新模范等称号的台州市路桥龄青珍珠制品厂厂长、海丰种植养殖场场长、二等革命伤残军人黄小林。

从新兵到老兵

受家庭熏陶、父母的影响,黄小林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军人,把青春献给国防事业。1977年1月,黄小林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次年的1月,入伍刚满一年的黄小林便随部队赴四川参加国防工程建设。

一天,黄小林站在5米高的平台上,负责指挥建筑材料的装料工作。当时天正下着雨,战友们都专注着手中的工作,却没想到事故会在此时突发而来,只见承载平台的起重机突然失控,将黄小林重重地摔在了地上,造成他脊柱、腰椎骨折并顿时失去了知觉,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原本对生活充满憧憬的黄小林,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未退却。他按照医嘱打针吃药,安上不锈钢假肢,还强忍着假肢带来的放射性疼痛,坚持功能恢复锻炼。“安装假肢后,不仅上半身不能弯曲,而且天气只要有一点变冷,我就必须得早早地穿上保暖衣。”黄小林指着身上的羊绒衫说。经过一年的治疗,他的病情得到了基本康复。

出院后的黄小林回到部队继续服役了6年,并与正常战士一样,积极参与政治学习、军事训练和国防施工。他的坚韧与顽强始终感动着全营的官兵,营长曾多次在全营大会上表扬黄小林,并给予他20余次的嘉奖。

从转业到创业

1984年,黄小林从部队转业,被安排到黄岩印刷厂工作。一年后,又调至金清印刷厂。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金清印刷厂连年亏损,1990年7月上级决定对该厂实施改制,黄小林于是与其他工人一样,转瞬间成了下岗工人。

此时,黄小林上有老母要赡养,下有孩子要抚养,加上妻子又没有工作,这让一家人的生活变得更为拮据。面对困境,黄小林身边的一些亲朋好友告诉他:你是二等伤残军人,国家有文件规定,你可以享受很多的优惠政策,政府会给你安排好工作的。但黄小林心里明白,目前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肯定会很多,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更应带头体谅党和政府的困难。

看到老家金清河塘较多,再加上自己在上高中时曾学过珍珠养殖,黄小林于是便和朋友合伙,从上塘港租赁了一块水面,开始了他珍珠养殖的艰苦创业历程。

那时,黄小林晚上向书本和珍珠养殖专家学习请教,白天他就自己动手,从河塘消毒灭菌、接种、有机饲料喂放到定期抽检观察等。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忙时,连饭都顾不上吃,累了就躺在塘边歇一会儿。

就这样年复一年,黄小林以超人的硬劲支撑着他伤残的身躯,吃尽了普通人难吃的苦,也尝到了普通人难以尝到的甜———在他的艰苦努力下,其旗下海丰种植养殖场的珍珠养殖终于获得了成功。如今,海丰的养殖水面已经达到了650亩,养殖的珍珠蚌达195万贝,每年都有20万元的赢利。

从珍珠到葡萄

在黄小林创办路桥龄青珍珠制品厂的过程中,一种不满足想超越的欲望始终萦绕在他心头:珍珠的可溶性问题如何解决?珍珠的深加工如何开展?自1997年起,黄小林历时两年,投入资金15万元,与宁波大学食品学院和黄岩华萃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紧密合作,采取“联合酸酶双解法”,致力突破技术难题。经过上百次实验室试验,双方终于在2002年1月解决了上述问题,不仅使珍珠的有效成分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大大提高了珍珠制品的附加值。2005年,黄小林又与同济大学同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研制出可溶性珍珠粉和珍珠胶囊,再次填补了市场空白。

同样,在创办海丰葡萄种植基地之初,黄小林就立志把210亩低于海平面1.5米的低洼地改造成高效丰产的生态环保绿色基地,他不断地在实践中创新总结,不仅获得了控温、控水、控肥工艺等方面的3项专利技术和9项专有技术,还研制成功“水流性纯珍珠粉葡萄酒”、“葡萄原汁”等一系列产品,走上了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之路。

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正是凭借着这样一股执着的精神,如今的黄小林不仅成功实现了质的突破,还积极吸纳了众多残疾人到他创办的海丰种养殖场工作;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珍珠养殖和葡萄种植的积极性,还彰显了一名复退军人不懈的奋斗精神和博大的爱民情怀。

老兵档案:

黄小林,1958年4月生,路桥龄青珍珠制品厂、海丰种养殖场总裁,高中文化。1977年1月应征入伍,1978年随部队参加国防施工,因意外事故摔成重伤,成了二等乙级伤残军人。30年来,他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伤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下岗,以不懈的奋斗艰苦创业,以火热的爱心乐于助人,以执着的追求谱写了一曲催人泪下的乐章。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