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政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政经
 

2011年5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钢企重组:国家产业政策遇阻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龙/文

钢企重组:国家产业政策遇阻

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钢铁行业再次刮起了“省内重组风”,在国家大力推动“跨地区兼并重组”之时,各地方政府仍试图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4月末的一天,安徽马钢正式与省内的民营钢厂长江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了联合重组仪式,马钢投资约12.34亿元,购买长江钢铁非公开发行股份6.6亿股,占长江钢铁增资扩股后注册资本12亿元的55%,从而占据控股地位。

对于这次重组,“马钢是省属企业,一切得听省里面的。省里面希望马钢做好省内重组。”马钢一位内部人士5月6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有分析师表示,在钢铁行业中,宝钢、武钢等企业属于第一梯队,是国家要求的兼并重组主导者。马钢等钢企属于第二梯队,这些企业能否被外地钢企重组取决于当地政府的态度。目前来看,宝钢、武钢进行跨区域重组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钢铁行业,进行省内重组的除了山东、安徽、江西、山西、湖南,甚至是河南都在酝酿着省内重组。

国家政策尴尬:地方驱动省内重组

“省里面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自己发展钢铁,才有了马钢重组长江钢铁。事实上,从市里到省里,都有这些方面的政策。”上述马钢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早在2009年底,马鞍山市已把“将钢铁制造业打造成超千亿级的优势主导产业”提上议事日程:预计到2015年,马鞍山市钢铁产业的销售收入可达1200亿元至1300亿元。2009年,马鞍山全市钢铁产业的销售收入仅600亿元。

上述马钢内部人士还表示,安徽省印发的省内的钢铁产业振兴规划,也提到了马钢自己要做大做强。

该规划提出,到2011年,马钢将形成2000万吨钢生产规模,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将淘汰落后的产能用于马钢等优势企业的发展,支持马钢在省内外实施兼并重组,把马钢集团建设成在全国有竞争力的、有自己特色的优特钢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此前关于太钢省内重组受阻的传闻不攻自破。

太钢一位负责市场的中层干部告诉本报记者:“3月份,山西省开了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太钢是省内重组的主体。”

按照山西省钢铁调整振兴实施方案的计划,省内将以太钢作为钢材业整合龙头,以海鑫、中阳、中宇、长治等大型钢材联合企业为基础,通过联合重组、剔除落后、产能置换、升级改造等综合措施,打造太原、长治、运城、临汾、吕梁五大钢材生产基地。

“省里的意思是希望太钢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集团。”上述太钢中层干部向本报记者透露。

湖南的冷水江钢铁在被省内的华菱钢铁重组之前,曾与省外钢企接触过。但在湖南省政府的推动下,华菱最终获得重组机会。“为了重组一事,省政府和我们接触了不下3次,最后我们才谈妥。”冷水江钢铁一位不愿具名的科长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有了山东钢铁和河北钢铁进行省内重组的案例,各地方政府都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国家对钢铁业跨区域整合的政策极有可能遇到强大的阻力,虽然中央建议用财税分成的办法推进跨区整合,但地方政府的态度却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地方出台这样的政策也就不足为奇了。

自己过得好,为什么要投靠央企?

“我们跟宝钢重组的事情已经不提了。”上述马钢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这种迹象意味着,钢铁行业跨区域重组再次陷入停滞之中。

国家出台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推进宝钢、武钢等龙头钢企的跨区域重组。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要在“十二五”期间推动钢铁行业的跨区域重组工作。

“目前看来,跨区域重组效果不会很大,重组基本都是在同一个区域进行,这是产能在区域集中的表现。”有分析师称。

就在马钢公告“重组长江钢铁”的前一天,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其核心思想便是: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破除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清理废止各种不利于企业兼并重组和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

早在5年多前就已开花的“宝马恋”———宝钢对马钢的跨区域整合,迟迟没有结果。2006年1月,马钢集团与宝钢集团签署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双方计划“加大在大宗原燃材料采购、市场营销领域的合作;在企业战略和规划领域,加强沟通和协调”。

如今,在国家大力推动的又一轮企业重组浪潮中,马钢和宝钢再一次擦肩而过。宝钢集团原董事长谢企华曾直言:“中国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步子不快,既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政府体制上的原因,我们国有企业去跨地区重组,地方政府的这块利益如何协调?”

安徽的态度很直接:没有必要重组。

有过跨区域重组经验的首钢一位内部陈姓人士表示,跨区域重组归根结底要看两地政府是怎么商量的。宝钢和马钢的兼并重组还需上海市委、市政府与安徽省委、省政府沟通。

除了新钢、安钢主动融入央企版图,央企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重组地方钢企龙头的努力。但实际上,华菱、马钢、太钢等钢企一直坚守在并购与反并购的缝隙中寻求独立发展。

太钢独立发展的底气来源于“国内甚至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商”。在中钢协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太钢一位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为什么和别人重组!我们自己就能做得很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称,未来并购重组的活跃并不意味着我国钢铁行业会形成几个寡头共治天下的格局。在未来的重组整合中,山东钢铁和河北钢铁模式可能会占上风,这种模式第一意味着政府主导,第二意味着以国有企业之间的合并重组为主,第三意味着行政区域内的重组。

上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表示,从实际来看,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只有企业面临自身难以克服的发展瓶颈或者遇到了很大的现实困难,地方政府才有可能欢迎外来企业并购重组。因此,未来中国钢企兼并重组未必是跨地域的,特别是地方国有钢企的重组有可能是画地为牢、强化区域分割的格局。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