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住宅产业化建设安全环保新农居
来源:中国企业报
推进住宅产业化建设安全环保新农居
(上接第一版)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居
要树立科学的农居建设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住宅建设,提倡建设安全、节能、环保型的长寿命新农居。要从农村住宅建设的规划、设计、建筑材料开发与使用及施工、维护等各方面通盘考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居。在农村住宅建设发展中具体应坚持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完善农村乡村建设法规体系,依法加强农村住宅建设管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度的工作任务中,已经把加强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列入工作日程,下一步将开展以工程项目带动乡镇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试点。要大力推行农宅通用设计图集,克服农宅建设大而不当、华而不实、贪大求洋的不良倾向,使农宅尽量平面规则、造型简洁、结构可行、整体牢靠,以提高住宅的安全性和整体性。农民建房户与承包建房的施工队或个人,都要签订合同,提出质量要求,发生质量问题由质检部门仲裁。
第二,因地制宜,变废为宝,注重生态文明。近年来,利用麦秸、稻秸、棉秆等非木质材料作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秸秆板和泥草坯墙体材料以其轻质、节能、成本低等优点正逐步取代黏土砖,而且像岩棉这样的材料在日本等国家已经由于环保原因而禁用。秸秆板、泥草坯配合轻型钢结构或混凝土框架建造的生态型农居不但抗震性好、建造速度快,还保温隔热,居住舒适。随着农村住宅建设对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导致了对资源的倚赖及需求不断增大。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变废为宝,将原来带来环境压力的农作物秸秆和利用当地采沙遗留下的大量废弃鹅卵石等材料通过技术人工加工成经济实用的建筑材料,不但可减轻环境压力,也使得农民住宅建设逐步走上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道路,目前,国内已经完全具备了这种成熟的技术,一吨粮食产生一吨秸秆,通过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建材加工生产,还可以使农民增收30%至50%以上。
推动传统建筑业升级为先进新型制造业
“5·12”汶川大地震固然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地质灾害,但我们应该看到,大量倒塌的房屋都是质量明显不合格的农民自建房。
为防止以后这样的悲剧重演,我们应该多一些思考,近邻日本的住宅产业化以及建筑工业化趋势值得我们借鉴。1968年,日本人率先提出来住宅产业化。有专家认为,住宅产业化是一种住宅建造方式的变革,就是由现在半手工半机械比较落后的建造方式,转变成一种工业化生产方式。
通过住宅产业化,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农民住宅生产方式,这不但是提高农村住宅建设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可以说就是未来农民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
根据国内外经验,住宅产业化一般可节水60%、节材20%、节能65%以上,缩短施工周期2/3以上,增加实际建筑面积8%,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建房成本,使农民能够承受得起。可以说,建立在“四节一环保”基础上的住宅产业化,完全不同于过去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如集成钢结构工业化住宅不仅高抗震、节能、环保,而且每平方米用钢量只有35千克,综合造价却几乎与传统住宅持平,是一条强调可持续住宅建设发展的道路。
关于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一、尽快细化落实(国办发【1999】72号)文件精神,出台具体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配套激励政策。为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建设部曾在1999年联同国家八部委发文“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72号),但时至今日,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原因很多,但绝非技术问题,主要还是我们的地方政府在农村建设中没有把政策细化落实。
二、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农村住宅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注重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一定开发规模和技术集成能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立农民住宅产业化基地,逐步形成农民住宅技术保障体系、建筑体系、产品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和住宅性能认定体系,促进新农村建设与节能省地型建筑良性互动发展。
三、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力推广应用集成钢结构工业化住宅等先进体系。要把现代施工工艺与新型材料和各地本土可再生建筑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资源与环境、生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不仅符合我国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的宏观导向,也非常有利于传统建筑业本身的发展。
四、出台激励政策,支持鼓励住宅产业化企业的发展。由于住宅产业化是一个新型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一系列问题,为支持鼓励其发展,政府要出台一系列配套激励政策,譬如发展住宅产业化的金融信贷政策,开发工业化住宅示范区的土地款补贴,开发新型节能环保工业化住宅产品的奖励,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优惠措施,科研、检测设备投入的税收优惠,把住宅产业化企业列为重点高新企业等等。使更多住宅产业化企业能迅速成长,推动行业提升成为先进新型制造业,这也必将是继家电、汽车之后的又一个大产业。
(作者系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