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学研共议 “中国特色知识产权话语体系”构建方案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金骐
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知识产权话语体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9月6日在京举办。来自全国政协、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专家、学者及媒体记者,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参与。整场研讨会分“主旨演讲”和“分会场”两大版块,围绕着中国特色知识产权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社会基础、生态体系、治理体系、智库体系、思路举措、人才培养等热点话题,同堂共议、分享智慧。
“大咖”云集
随着世界知识产权国际格局加速演进,新兴国家知识产权诉求空前强烈。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必须在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中,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掌握更多话语权,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于2023年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知识产权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为主题,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团主题活动项目,并获得批准立项。这次活动可谓应运而生、顺势而为。
当天上午的大会阶段,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何志敏和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谢小勇,先后担任主会场的主持人。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舒启明,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卢鹏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知识产权局研究会副理事长何满潮,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易继明,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兼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一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商文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薛虹,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司长、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张志成等6位嘉宾,分别以《构建中国特色知识产权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构建知识产权创新生态体系》《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话语体系的理想和现实》《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与使用关系的几点思考》《数字贸易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及《打造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和智库体系》六大主题,应邀作主旨演讲。
下午的分会场上,围绕“新时代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及“知识产权国际话语体系构建思路与举措”两大主题,有来自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的专家学者,根据各自的观察和研究,分享看法和成果。
响应趋势
近十多年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治理效率显著提升。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位居第12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升了23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4个,首次跃居全球第一。
“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进步,为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出显著的助力效果,并且通过深度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有力支撑了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舒启明介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部署了多项知识产权的改革任务。比如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健全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机制。
还比如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深化高校、科研院所收入分配改革等等。
新征程上,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更好地激励全面创新,促进产业转型,优化营商环境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在知识产权领域构建话语体系,就要立足中国知识产权的发展实践,提炼展示中国知识产权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卢鹏起在致辞中表示,在世界舞台和国际话语场上,要鲜明地表达中国思想、中国主张,讲好中国知识产权故事,传播好中国知识产权声音。为此,他从“为什么说”“说什么”“怎么说”“说得好”4个层次,同与会者共同探讨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理化、系统化的知识基础和方向指引。卢鹏起分析认为,话语体系的构建,是循序渐进、守正创新的过程,也是融通中外、连缀古今的系统工程。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与社会各方一道,促进中国特色知识产权话语体系建设。
智慧碰撞
中国现在是一个知识产权的大国,正在向强国迈进的过程当中。
在专利、商标、外观设计等方面,何满潮以图片展示的形式,为大家做现场分析。其中,中国的有效专利数量全球已经排名第一,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2位。何满潮认为“这些都非常不错”,但是,对中国知识产权生态系统面临的挑战,他也直面以对。
何满潮是本次论坛中唯一院士嘉宾,对成绩的总结和问题的分析都开诚布公。他根据2024国际知识产权指数报告,结合我们57.86的得分,指出我们的整体排位,在墨西哥、摩洛哥,中国台湾、新西兰、波兰后面,由此提出“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尤其对背后涉及的假冒商品溯源追查、知识产权国际纠纷等现实问题,何满潮呼吁“应保持高度重视”。针对中国知识产权的现实,他总结了三大重点:一是构建中国特色知识产权话语体系十分必要;二是知识创造剩余价值,是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之一;三是知识产权改变人类命运,是话语体系重要的、基础性的认识。
相比于何满潮的国际化视野,易继明更多关注的是知识产权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创新生态系统,我们过去把创新总是跟科技创新连在一块,知识产权好像是科技创新产生出来的成果。”易继明认为,知识产权创新,生态系统是基础性的,当知识产权介入的时候,它就是坚持市场原则,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也是发力点。易继明提出,要善于结合(独角兽)企业的力量、科技力量、价值提升等方面,对涉及知识产权创新的各种要素,加以综合运用、转化实践,以促进生态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马一德根据主办方的要求和命题完成指定作业论坛的主题设定,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理想和现实出发,认为中国知识产权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它既解决了中国自身创新发展的问题,又重构了中国与世界的知识产权关系,但目前中国知识产权话语体系,仍与国情有距离,与时代有距离,与实践有距离。他认为,要想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话语体系,还需要扎根中国实践,尽快突破西方话语对中国的支配关系,将我们从过去的消费者,积极向生产者转型。
商文江比较重视知识产权的财产性及后续的资产性。他从商业实践的角度,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知识产权中的“产”字。先有产出,再说产权。知识产权只有被使用,才有价值,才有意义。他希望以此为标准,衡量知识产权的质量,而不是简单地拼数量。为此,商文江建议,要实实在在地用产业场景滋润知识产权,以产业研究带动知识产权的权利研究,这样才能构建出真正中国需要的知识产权的使用场景,以及与之对应的话语体系。
薛虹是国际知识产权教学研究促进会前执委,也是联合国亚太无纸化贸易专家。随着数字平台在国际贸易中的普及化、便捷化,她认为,知识产权人在数字平台上,正从原来的对立和对抗,变成一种合作共赢。从平台的治理角度和责任角度,数字贸易平台已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协同创新体系。她希望中国的实践者,主动跟进平台变化趋势,及时自我总结,参与国际治理,融于国际体系。
功以才成,业以才广,干事创业关键在于人才。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司长张志成认为,知识产权人才是发展知识产权事业的第一资源,在话语体系中发挥着根本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他介绍,截至目前,全国有超过120所高校开设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50余所高校建立了知识产权二级学科或者交叉学科。68所高校建立了知识产权学院,150余所学校招收知识产权方向的硕士研究生,50余所高校招收知识产权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与此同时,相关的新型智库也在加速构建。他认为,加强人才培养,建设新型智库,是构建中国特色知识产权话语体系的重要基础。未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持续推进相关工作,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