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再升级” 航运与海洋文化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吴澄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新时期的中心建设由注重速度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并要求打造国际航运顶级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推进“上海航运”服务品牌升级,2022年3月,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促进会的批准下,航运与海洋文化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将全方位助力海洋与航运“软实力”提升。
补短板锻长板 厚植海洋文化
“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多年保持世界一流水平,但我们在软环境建设上明显存在短板。”航运与海洋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永泓表示,目前,深化中心建设的主要抓手是航运“软环境”塑造和“补短板”,对标国际高标准,形成新优势,再上新台阶。
关于如何开展“软环境”建设,王永泓认为关键在于航海文化的建立与传承。“在走向深蓝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有好的思想和文化基础做支撑和引领。”王永泓表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促进会是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社会团体,回应新时代和新阶段的要求,谋划和筹建“航运与海洋文化工作委员会”恰逢其时。
航运与海洋文化工作委员会由《中国企业报》中企视讯牵头,联合航运研究中心、上海市虹口区航运服务办公室、上海市航海学会、上海深渊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促进会正式任命中企视讯总编辑、青岛西海岸新区中企海洋产业对外合作促进中心主任牛志艳担任主任委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促进会船舶管理分会秘书长王永泓担任常务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航海学会副秘书长徐沙担任副主任委员,上海国际航运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资深仲裁员郑田卫担任高级顾问。
从浅海到深蓝,从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
海洋强国战略的实现需要有足够的人才和技术作为支撑,王永泓把文工委的使命概括为十个字:挖掘、传播、传承、重塑、融合。
首先是挖掘,文工委的定位就是用敬畏之心去挖掘行业的积淀,将鲜活的历史记忆整理出来。其次是传播和传承,用谦卑之心学习海洋与航运文化的知识与内容,再用包容和服务之心来影响更多人。随后是重塑,用责任和情怀之心重塑航运和海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和价值观。最后是融合,利用平台经济把相关的产业和跨界力量进行整合。
让文化发声 塑造强国海洋与航运IP
海洋与航运文化事业需多方参与、多方合力,王永泓表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凝聚文化共建的合力。通过持续走访沿江、沿海各地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头部企业,宣传文工委的使命与愿景,达成共同推动航运与海洋文化的意愿。同时,加强与航海相关高等院校的合作,制作高质量的教培节目,使产学研能够有机融合。
第二,激发大众创新的活力。通过创办具有独特文化属性的航运与海洋文化发展论坛,与其他专业性的论坛形成有效的互补。此外,牵头发起以航运与海洋文化内容为主的绘画、征文、摄影、短视频乃至相关的体育赛事,让创新活动成为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第三,扩大文化宣传的影响力。借助《中国企业报》中企视讯平台开设航运与海洋文化专题频道,用丰富的节目内容,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化的内容供给,为不同层级的受众提供不同的文化产品输出;初期准备推出“中国船长”“航运与海洋文化沙龙”“走向深蓝科普”等原创节目。
王永泓表示,希望建立一个以文化为纽带引领海洋产业发展的平台,让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的中国巨轮,向着深蓝色的海洋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