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全国两会特别策划·产业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全国两会特别策划·产业经济
 

2022年3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傅利叶智能:科技点亮康复之光,照耀人民健康生活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邢侠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及冬残奥会上,送餐、康复、消毒等各种机器人悉数亮相,绽放出中国科技创新活力,擦亮“科技奥运”的新名片。

值得关注的是,傅利叶智能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让残奥会轮椅击剑冠军姚芳重新站立并行走。科技创新实现了更多康复设备和应用场景的落地。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目标,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当前机器人产业迎来飞跃发展的窗口期,傅利叶智能这种悄然崛起的机器人企业,一方面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另一方面也积极拥抱民生,为普通百姓打造美丽新生活。

去年《柳叶刀》发表首项关于康复(rehabilitation)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估计全世界有多达三分之一的人(24.1亿人)可能在患病或受伤期间通过康复治疗受益,就人数而言,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是中国,高达4.6亿人。然而,我国康复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供需矛盾突出,傅利叶智能创始人兼CEO顾捷表示,“康复训练极其枯燥,患者多,治疗师少,智能机器人的介入可以帮助提升治疗效率。”

中国康复领域的“钢铁侠”

傅利叶智能成立于2015年,是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创始人顾捷作为一名80后创业者,自学生时代起就迷上了机器人技术,目睹大量残障人士的康复困境,他锁定了康复机器人作为机器人梦想起航的首发站。如今,傅利叶智能集团旗下康复板块已进入规模化应用,为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客户提供以康复机器人为核心的一体化、信息化、标准化的智能康复综合性解决方案,推动康复医疗服务的现代化转型升级。

傅利叶智能展现出强大的商业拓展能力,对内扩延,通过收购瑞和康医疗,下沉基层,助力三级康复网络建设在全国快速落地;对外积极走出去,在墨尔本、苏黎世、芝加哥等地进行布局,已建立全球化的研发、生产和服务网络,获得美国FDA、欧盟CE等多国医疗器械资质,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市场的格局。2021年,傅利叶智能的康复机器人走进上海市浦东新区等地的多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做康复。

康复覆盖全生命周期,“一老一小”这两头更是重点,做好老年康养的同时,上海傅利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也为特殊儿童带来福音。傅利叶教育的总裁高秋介绍,通过开发适合特教学校的智能化产品,帮助特殊儿童获得康复治疗,同时也通过装备智能化、康复服务标准化,武装起现代化的特教学校,“希望能为特殊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让每一位特殊儿童能够智慧学习、健康成长。”

身先士卒搭建智能机器人技术平台

傅利叶智能持续多年累计超过5亿元研发投入,让公司自主研发了一批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包括力反馈技术平台、多关节机器人运动控制卡、多维力传感器等,构筑起坚实的技术壁垒。通过搭建为社会、行业增效赋能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平台,垂直应用于健康、教育等多个生态场景,服务全球用户。2021年,公司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牵头承担近20项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

通过AI、电子、机械、仿生技术的跨界融合,傅利叶智能将形成一项面向未来的独特前沿技术平台。傅利叶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研发总监陈鑫介绍,基于融合力学和姿态信息的智能算法,傅利叶智能机器人实现意图识别的准确率能达到95%左右,可以分辨诸如坐下、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等动作。而在触觉交互领域,傅利叶智能正在攻关的群组训练模式,将打破人机交互的固定模式,不同患者可以在同一虚拟场景下共同训练,提升患者的训练参与度,进而加速康复的过程。

傅利叶智能集团旗下傅利叶传感,在智能化的柔性压力阵列传感器和多维力传感器的设计、制备、质控、算法等技术方面也走在前沿。傅利叶传感总经理宋箭介绍,智能化六维力传感器具有机器匹配自适应、过程自诊断(提前预警)、安装维护简单的优点。步态与平衡功能训练评估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康复、体育运动、健康管理、社区服务、新零售等领域的健康服务。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双轮驱动令傅利叶智能迅速成长,也获得资本青睐。近期,傅利叶智能宣布完成4亿元D轮融资,成为康复机器人领域率先完成D轮融资的企业,也创下该领域单轮融资额最高的纪录。接下来傅利叶智能将踏上新征程,把核心科技应用到更多领域。顾捷表示,会坚定地投入到机器人底层技术的研发,包括仿生机器人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并逐渐向泛仿生机器人平台公司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通过智能技术为人类带来美好生活的新愿景。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