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两会特别报道·院士访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两会特别报道·院士访谈
 

2022年3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

后摩尔时代,推动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突破性发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梁隽妤

2022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在提案中建议:聚焦后摩尔时代,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我国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突破性发展。

邓中翰作为留学归国的爱国科技工作者,20多年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写”在了祖国大地上。从1999年开始,邓中翰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星光智能”系列芯片,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牵头制定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星光中国芯工程”率先实现了技术成果产业化,搭建起从芯片、算法、软件、终端设备、系统平台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基于SVAC国家标准和GB35114强制国家标准的安防监控物联网系统产业链,进行了以芯片为核心的垂直域创新,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的、自主可控的智能安防技术产业体系。目前,已经应用于平安中国、天网工程、雪亮工程、信创工程、智慧城市、数字边境等几十个重大项目建设之中。

面对后摩尔时代对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提出的新挑战,邓中翰提出了智能摩尔技术路线。智能摩尔技术路线是基于“多模融合”智能计算架构的创新和“多核异构”处理器(XPU)片上微架构的创新,并以此为基础研发出“星光智能三号”芯片,创新性地采用了SVAC2.0/H.265双模编解码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机器视觉边缘计算,不仅能满足SVAC国标工程要求,在通用H.265市场也有很强的竞争力,能够兼顾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填补了市场的空白,实现了国产芯片的替代。

邓中翰指出,在全球疫情持续影响、多个领域严重缺芯以及技术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我国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突破更加迫在眉睫。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受到西方打压,先进制程光刻机无法进货,高端材料短缺,专业人才匮乏,技术交流受阻,特别是支撑国家战略的高端核心芯片标准化、体系化和生态化创新难度大、投入时间长、资金需求多,迫切需要国家通过重大政策和专项资金大力扶持。

对此,邓中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也提出了建议:

一是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的突破性发展关乎国之大者,后摩尔时代有赶超的机遇,任务更重、所需资金更多,建议比照美欧日韩近期超常规政策举措,尽快研究出台更有支持力度的政策措施,始终“抓住不放、实现跨越”。

二是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建议进一步强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核心芯片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投资规模,进一步加快“科创板”对后摩尔时代核心芯片及垂直域创新企业上市融资步伐。

邓中翰说:“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实现下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将坚持自立自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