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智慧物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智慧物流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揭秘巴龙集团创新发展之道:

打造青岛港冷链物流“三大中心” 创建食品产业链双循环共享平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刘春燕 孙宝静 本报记者 梁隽妤

编者按:

巴龙集团秉持“践行国家使命、推动健康中国”的理念,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投资建设青岛港冷链物流“三大中心”:冷链食品海关查验通关中心、全品类中央保税食品世界加工中心、国际冷链食品交易中心;搭建“一大平台”:食品产业链国内外双循环共享平台,为实现食安中国、进口大国、消费强国作出了积极贡献。巴龙集团的新理念、新模式值得全国各地企业学习,“三大中心”“一大平台”的成功经验更值得全国各地推广。

青岛腹地食品产业和消费市场规模及潜力巨大

青岛港服务山东,辐射周边省市。

2020年山东周边沿黄四省食品产业产值4万亿元(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分别为1.85万亿元、1.41万亿元、0.5万亿元、0.2万亿元)。这些食品产业链企业对进口原材料有较大需求,冷链食品进口需求量逐年扩大。

全国肉类进口2018年400万吨,2019年600万吨,2020年1000万吨。青岛港服务山东腹地及黄河流域约4亿人口的消费,保障市民的“菜篮子”工程。2020年全国跨境商品进出口1.69万亿元(进口0.57万亿元、出口1.12万亿元),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青岛港具备发展冷链物流产业的天然腹地优势,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建设港口冷链食品“三大功能设施”势在必行

由于青岛港冷链食品、跨境商品、生活消费品海关查验通关功能设施不配套,保税加工、展示交易等进出口贸易后服务设施缺失,造成了青岛及山东腹地进口肉类、水产品、农产品、跨境商品等95%以上来源于上海、宁波、广州、深圳、天津等港口,使山东腹地食品企业舍近求远,增加了食品企业的物流成本,增加了腹地消费者的消费成本。

由于青岛港进口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发展不平衡(进口生活资料占比8.9%、生产资料占比91.1%),制约着青岛港贸易、消费、交易、金融等综合功能的发挥。

区、关、港、企全面合作带动青岛港冷链物流贸易快速发展

巴龙冷链物流“三大功能设施”,服务青岛及山东腹地食品产业,保障市民“菜篮子”重大工程,实现安全消费,引领优质消费。围绕实现青岛港口贸易功能,巴龙集团积极落实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建设青岛港口冷链食品、跨境商品、生活消费品重要功能设施”的发展战略,积极响应山东港口提出的“打造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及东北亚枢纽中心”的发展规划,在西海岸新区、保税港区、海关、山东港口的支持下,投资建设青岛港口冷链物流“三大中心”:冷链食品海关查验通关中心、全品类中央保税食品世界加工中心、国际冷链食品交易中心;搭建“一大平台”:食品产业互联网国内外双循环共享平台。于2019年开始陆续投入运营,实现了区、关、港、企全面合作、高效联动,带动了青岛港冷链物流贸易快速发展。

一、国内首家关企全面深度合作食品海关查验通关中心。已投入运营。作为青岛港冷链物流重要的功能设施,提高查验通关速度75%以上,带动青岛港冻品进口由2018年的70万吨(货值约140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220万吨(货值约440亿元)。今年上半年,青岛港冻品进口位居全国第一。目前,该中心承担青岛港冻品进口三分之二以上的海关查验、通关、消杀任务。

二、国内首个全品类中央保税食品世界加工中心。2020年7月开工,今年12月28日将分期投入运营。填补了国内港口保税加工的历史空白,实现保税区内食品全品类、全温区、全功能、全追溯、一站式集成化服务,避免后疫情时代病毒物传人、人传物发生。

(下转第七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