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党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党建
 

2021年5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写在建党100周年之际

来源:中国企业报  

王利博制图

(上接第一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力量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也是很激烈的,需要一代人接一代人付出长期艰苦努力。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我认为,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按照习总书记指出的路径,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在各个方面稳步推进,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一、始终坚持为维护世界和平做贡献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拓展友好合作,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让世界更加和平安宁,让人类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秉持多边主义和伙伴关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往,为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平。数百年前,中国已经强盛到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30%的时候,也从未对外侵略扩张。新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依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的辛勤劳动。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搞扩张、永远不会谋求势力范围,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所决定的。我国一贯坚持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广交朋友,同俄罗斯、巴基斯坦、古巴等90多个国家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斡旋解决地缘政治热点问题,以实际行动在世界上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近年来,参与了伊朗、叙利亚、缅甸等热点问题的对话和谈判,为推动政治解决作出了积极努力。

联合国维和行动,对于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推进和平解决争端、促进当事国经济社会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从1990年4月起,30多年来,中国军队先后参加了刚果(金)、利比里亚、黎巴嫩、利比亚、南苏丹和马里等国25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多人次,是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兵最多的国家,也是第二大出资国。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国长期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保护了国际航道的安全。

二、始终坚持为各国共同发展做贡献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外援助力度不断加大,为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有力地促进了受援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今后会在更广泛范围内加大对外帮扶。

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抓手,为参与国家人民带来了诸多福祉。今年是实施的第九个年头,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1个国家、92个城市,运输网络持续拓展。2014年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几年来,投资新加坡、哈萨克斯坦、阿联酋等57个国家,涉及2000多个项目,大大促进了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

非洲各国长期遭受殖民主义者压迫,经济发展缓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大了对非洲的援助。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确定了中非“十大合作计划”,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定了中非合作“八大行动”,在多个方面、多种途径、不同层次提供帮助。主要是大量无偿和优惠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等,建成了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长期有成千上万的我国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技术人员、医务人员、教师、普通职工、志愿者等,奋斗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为受援国家贡献了聪明才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履行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2020年,中国向150多个国家和9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援助。

为了给国际社会提供资金支持,2015年,由中国发起,57个国家共同参与组建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现已有100多会员国;同年,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支持了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

三、始终坚持为世界文明交流做贡献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以开放的眼光、开阔的胸怀对待世界各国人民的文明创造,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各国政党开展对话和交流合作,支持各国人民加强人文往来和民间友好。”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这就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不同文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有存在和发展的权利。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在平等原则前提下,开展多种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彼此信任,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共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建设更加美好世界。

长期以来,我国坚持官方的和民间的,走出去和请进来,以及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对外人文交流,渗透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各个方面。比如,从2017—2022年,我国向世界各国政党提供1.5万名人员来华交流的机会;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这个计划正在执行中,千方百计给相关国家以支持。正因我们以诚相待,现在,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经常性联系,“朋友圈”不断扩大,日益紧密。

互派留学生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重要形式。中国高等学校广泛吸收外国留学生。当前,在华外国留学生来自五大洲200多个国家,已突破50万,名列世界前茅,而且逐年增加。中国政府对经济困难的留学生提供奖学金。我国鼓励广大青年出国留学,除自费留学生以外,为了培养更多适合国家需要的人才,每年都会公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出国深造。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2019—2020年,公派留学生为6万人,选派的主要领域为环境、资源、农业制造等。

孔子学院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独特形式。自从2004年,孔子学院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截至2020年,在全球已设立548个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当前,除北美以外,全球各大洲都在逐步增加。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致力于满足各国对学习汉语的需求,增进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四、始终坚持为建设美丽世界做贡献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工业化、现代化给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同时,也产生了生态环境创伤,欠下了大自然的账。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行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业化、现代化。

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生态环保国际合作。2016年4月,各国签署了《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其目标是,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2°C之内,并努力争取在1.5°C之内。这是全球气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中国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碳排放强度从上升到下降的历史性任务,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在治理污染、发展清洁能源、植树造林、治理沙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三五”期间,建设公益林1687万亩,三北防护林带新造林3413万亩,成为全球植树造林最多的国家; 2014—2019年退耕还林还草6683.8万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2610万亩,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三个五年计划“双减少”,荒漠化防治走在世界前列。

多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设立“南南合作基金”,帮助进行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等领域研究和治理。

五、始终坚持为各国创造发展机遇做贡献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拥有与美国相差无几的第二大国内市场,赶上或超过美国指日可待。我国还是进出口贸易第一大国。我国营商环境良好,市场巨大,开放度高,流通畅通,为世界各国来华进行经贸合作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国内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从消费需求看,2020年,全社会存款218万亿元,世界第一,其中,居民存款93.44万亿元;我国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一个14亿人口的高消费国家,其中还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必将织就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从投资需求看,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投资需求强劲,城镇化建设,产业升级,中西部发展,都将不断释放投资潜力。

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国策,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利用人力资源成本低等优势,加入了国际经济大循环,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国。截至2020年底,累计达成各类经贸协定19个,涵盖26个国家和地区;达成贸易伙伴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已达230多个,为双边贸易或多边贸易铺平了道路。其中, 2020年11月,在历经8年谈判之后,中日韩澳新与东盟十国签订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目前,我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依次是欧盟、美国、日本。

(作者系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特聘副会长,教授、研究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