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全国两会报道·企业家访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全国两会报道·企业家访谈
 

2021年3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

建议靶向性救助“后疫情”时期遇困企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傅军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还在扩散蔓延。我国疫情虽然总体上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反弹风险依然存在。

“疫情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是广泛的、巨大的。”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3月5日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线上采访时表示,我国经济虽然正在率先逐步复苏,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要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必须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和持续做好“后疫情”时代遇困企业的扶持救助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年多来,对我国4000多万家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的跟踪调查显示,将近60%的企业认为疫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造成企业经营困难。其中,一部分行业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如:文旅部抽样调查显示,2020年度国内旅游人数比上年同期减少30.22亿人次,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3.5万亿元,下降61.1%。《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2020年大批餐饮企业无法正常运营,第一季度餐饮业收入同比下降44.3%,2020年1—5月餐饮行业新增注销、吊销的企业超过15万家。

傅军委员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为了保市场主体、促经济发展,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社保减免、金融支持、消费激励等大量的惠企政策措施,在帮助广大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实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国内疫情虽然得到控制,但其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的“后疫情”时期,仍有大量的企业元气大伤、面临着生产经营困难。

为了保护市场主体生存发展,促进经济全面复苏,傅军委员提出《关于建议国家加大救助受疫情影响困难企业》的提案,建议国家和各地在“后疫情”时期,继续加大对遇困企业的扶持和救助。

一是建议加大扶持救助政策的供给。分行业、分区域地开展专项调研,在坚持公平、普惠的同时,把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地区作为重点,研究出台更多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措施。

二是建议提高扶持救助政策的靶向性。针对困难企业主要面临的资金周转这一关键问题,给予灵活低成本的信贷支持;对因资金链断裂发生债务问题的企业,相关诉讼、执行案件暂缓执行。

三是建议创新扶持救助方式。对于面临困难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可新设或依托政府现有的产业基金等平台,通过企业混改等市场化、法制化方式予以扶持,变补贴救助为赋能激活。

四是建议国家设立2万亿元的救助基金。重点为基本面较好,有增长潜力的企业纾困。美国正在设立1.9万亿美元的救助资金,值得我们学习。

五是建议适当延长扶持政策的实行期限。在全球疫情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情况下,部分行业的复苏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