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两会长镜头·医养康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两会长镜头·医养康养
 

2021年3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勇:

推动医康养一体化,助力养老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民政部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中央在“十四五”规划中,已明确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主要为“医养结合”“康养结合”“医康结合”三种模式。通过对比就会发现,无论哪种模式,都会导致“医”“康”“养”某一个方面的缺失,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问题。此外,目前已有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普遍面临运行效率低、盈利难等挑战。以北京市为例,截至2020年4月,全市已备案运营682家养老服务机构,入住率平均仅40%至50%,满住机构仅有10%。经营方面,在考虑政府补贴前提下,实现盈余的养老机构仅占4%。

“医康养结合”一体化养老模式,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创新,可以全面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加速推进医康养结合的发展,代表着养老服务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区域级康养医疗配建设施建设,推动“医康养”一体化养老模式落地,为解决养老服务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一是加强区域配建规划,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医康养结合”的主要内容,是指增加区域级康养医疗配建设施,打造以“康养机构+社区医院”相结合的综合一体化模式,面向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在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医疗卫生方面的服务。建议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旧城改造过程中,设置明确规划条件,在一定人口规模的城市片区内,配建一定规模的“医康养综合体”,出台招标制度,设置合理地价,综合考评企业运营指标和服务口碑,支持优秀运营企业获取设施,开展养老、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满足本区域长者需求。

二是推进“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建议优化审批服务,加强备案管理。通过绿色通道,简化“养老机构运营许可证”“医疗机构运营许可证”和“医疗社保相关资质”手续,将三证快速提供给具备资质的养老服务企业,实现“医康养综合体”项目快速启动、稳定运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养老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将“医康养综合体”的运营权交由具备医疗资质的养老服务企业负责,或通过养老运营企业和医疗运营企业合作经营,促使养老服务企业充分调动医疗、养老服务资源,以医疗收益反哺养老部分,为社会提供稳定的“医康养”综合服务。

三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加强“医康养综合体”项目用地供应,并参照社会福利用地性质设定地价,如用地为公有产权,则可设定使用年限及使用权出让规则,吸引社会上优秀养老运营企业获取用地资源。推动税费减免、创业补贴、投融资支持等优惠扶持政策落地,降低养老项目的电、水、取暖等费用标准,为养老机构减负,增强企业运营能力。

四是完善人才支撑体系,提升行业社会地位。建议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企业内训”三级人才培训体系,健全养老服务培训机制。在养老护理类专业领域,试点实行“学历证书+护理、康复等多类岗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并给予学费和就业政策倾斜,吸纳优秀学生进入养老护理领域,良性引导社会对养老行业的认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