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重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重磅
 

2021年3月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十四五”, 多省市划定产业发展蓝图

来源:中国企业报  

王利博制图

(上接第一版)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十四五”时期,广东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马兴瑞说:“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制造强省建设,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形成创新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受益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成为各地发展的三大主线产业链。

过去一年,江苏外资外贸逆势增长,实际使用外资283.8亿美元,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8.6%;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6%。2021年,江苏将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完善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加快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聚焦集成电路、工程机械、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智能电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品牌服装、先进碳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加快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发力点。

基于此,湖北提出,集中力量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四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光芯屏端网”、大健康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产业集群;江西将推动移动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数字视听等优势领域取得新突破,打造万亿级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

现代服务业在不少地方占GDP比重过半,在未来仍具有较大成长空间。湖北指出培育现代服务业万千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高端商务、人力资源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海南则强调形成互联网、消费(含免税购物)、大健康和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等一批万亿级产业。

世界级产业集群

蓬勃发展

要布局先导产业,就要培育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围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等未来先导产业,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促进龙头企业从规模优势转向创新优势。

新春伊始,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企业一片繁忙,产销两旺。近1个月来,价值数十亿元的各类工程机械“明星产品”从长沙运抵国内外工程建设现场。

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经过调整焕发出新的更强活力,产业规模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龙头企业建立零部件研发生产体系,一批较高等级的底盘、发动机以及液压泵、阀、缸、马达研制成功并形成量产,湖南成为国内最大的液压油缸生产基地。中小零部件企业快速成长,与龙头企业共同组成工程机械“产业森林”。

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成长为该领域全球最大产业集群。近年开发出世界最高时速米轨动车组、世界首辆超级电容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等一批高端产品,电力机车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27%,居全球第一。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去年11月在株洲揭牌,这是轨道交通行业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迸发出强大的协同效应,2020年湖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7%。

石化产业是北海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今年北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石化产业扩能升级,加快打造化工产业集群。

当前广西正在积极谋划,推动北海与茂名、湛江共同打造全国第八大石化基地。铁山港(临海)工业区作为北海发展石化产业的主战场,已规划36.55平方公里的石油化工产业园,目前园区正在进行一区多园扩区调整,规划建设炼化化工材料区、轻烃裂解化工材料区、化工新材料区、精细化工区等,中远期规划面积达70平方公里,调整后将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面积最大的石油化工产业园。

对于产业集群的高速发展态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副所长周游指出,各地既要充分利用自身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选择性发展未来产业和主导产业,也要综合考虑和周边城市、区域内城市产业配套发展,避免一拥而上造成资源浪费和新的过剩产能。各地政府要注重在产业梯度转移中发展壮大产业,在更大的区域内实现产业链的完整布局,从而更好地推动区域协调平衡发展。此外,各地还要在人才、营商环境等“软环境”上持续发力。

产业链优化升级

正逢其时

春江水暖鸭先知。

2月15日,大年初四,恒力(宿迁)产业园工程现场仍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作为宿迁建市以来单体规模最大的项目,恒力(宿迁)产业园计划总投资280亿元,年产120万吨化学纤维和10亿米功能性面料等,打造从“一根丝”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助力宿迁培育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

这也是致力产业转型升级的江苏宿迁,面对“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道题放出的“大招”:培育、优化、升级20条重点产业链,全力推动产业发展规模与质量效益双提升,加快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目前,多地都瞄准了产业链优化升级这一抓手,精心谋划新发展格局和“十四五”规划,把振兴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和关键环节。比如,浙江在《浙江省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5年》中提出全方位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全力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5年,集成电路、网络通信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年总产值突破6万亿元,基本形成与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链体系。在此背景下,宁波杭州湾新区总投资逾200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其中15个重大项目中有14个为先进制造业项目,签约项目主要聚焦“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五大重点领域新兴产业。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同样在产业链升级上蓄力。去年以来,广东逐步加大了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工作力度。2020年,广东省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谋划推进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十四五”时期,广东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为保障产业链安全,广东还首次将“链长制”写入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撰文指出,在“十三五”时期,产业政策的主要取向是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推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平稳发展;政策主要服务于缓解产业结构矛盾、减弱经济下行压力。经过“十三五”时期的政策实施后,社会发展阶段有了一定变化、产业体系建设有了一定成果,这就要求“十四五”时期的产业政策转向以促进产业升级为重点,带动结构调整优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支撑;聚焦产业链水平的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郭田勇建议,在对产业链进行优化升级的过程中,要先对构成产业链基础的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升级,在此基础上,其支撑的产业链上层应用才能够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在“十四五”时期,需要重点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系统的布局和建设,从而为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经济的发展提供底层基础的保障。

(本报记者郭志明综合整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