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公司
 

2021年1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润松农业:留下一片绿 造“富”一方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陈国锋

山东润松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苟水民

山东东营,这座黄河尾闾的城市,曾引以为傲的名片便是石油,“磕头机”遍地林立,石油之城名不虚传。然而,“电线杆子比树多”的“荒凉”也是曾经的现实。

在这方热土上,有很多有志之士为改变“荒凉”费尽心思,只为故乡多增几分绿。苟水民,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是成效卓然的实践者。现在的苟水民是山东润松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而8年前他却在深耕石油环保行业,很多朋友包括家人都对他的“转行”很不理解,甚至嘲笑他傻,放着赚钱的石油环保公司不干,去干什么光扔钱不赚钱的种树公司?

面对质疑,他内心却很坦然,那份对绿色的挚爱让他义无反顾,他告诉朋友们,“做工业,我挣了钱,受益的只有我和员工。而种树,我可能挣不了很多钱,但受益的却是乡亲父老,是我们的后代子孙!这是一笔看不见的巨额财富,我愿意奉献在这方故土。”

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八年间,苟水民从600亩的小林场起步,拓展成了四个林场,一万余亩的绿色。在东营这片盐碱地上,留下这片绿意,尤为不易。

但他并不满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既留下一片绿,又能造“富”一方民,让林业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又能产生经济效益,他探索出一套全新的林下经济新模式。

从石油行业转型林业——

“终于理解了‘塞罕坝精神’”

初夏的阳光,浓烈而不热烈。“西宋林场是我梦开始的地方,必须要去看一看。”早晨6点半,身穿格子衬衣、牛仔裤的苟水民驱车来到位于垦利区西宋的林场。

苟水民是一位怀揣“绿色梦”的农民企业家,“做油服十九年,我早就考虑转型,但是怎么转,转啥?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做林业,这也许就是缘分,我的小名叫广林,大名叫水民,公司名字当中的‘润松’二字,寓意用万亩绿林去滋润黄河入海口富裕乡亲们,都与农分不开。”谈到做林业的初衷时苟水民说:“当时的想法比较简单,我是个敢想敢干的人,在2012年3月流转完土地, 4月26日就种上了树苗,如今,正好八年。”

万事开头难,苟水民给自己确立了一份“咬定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的信念,他踏踏实实扑下身子加油干,在夏天40°的高温下观察发酵池粪便发酵情况,在林地沼液浇灌对比试验中,夜以继日地测量苗木生长状况及盐碱地土质改良状态。为研究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地里一待就是两个月,坚持每天观察记录害虫的生长趋势,完善了一套有害生物防治时间表和建立了一套森林抚育管理办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八年后的西宋林场,犹如森林“氧吧”,空气清新怡人,走在林荫小路上,树冠如伞,遮住了耀眼的阳光。苟水民心酸与自豪交织地感慨:“这些树刚种时只是小拇指粗细、一米多高的小树苗,当时,这个地方啥也没有,没有电,我们搭着帐篷,中午啃着凉干粮就着咸菜,我们的足迹踏遍了林场的角角落落。”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走在任何一个角落,都是鸟鸣潺潺,有一对鸟还在一唱一和地唱着情歌。西宋林场紧邻黄河,在林场边缘,是一簇簇从黄河上游漂来安家的甘蒙柽柳,苟水民站在柽柳树间,指向黄河对岸,他为林场的“常住居民”着想,“每到傍晚,都会有成群结队的鸟从黄河对岸飞来栖息,如果这片林伐掉的话,鸟到哪里去安家啊!”

“这里不只有鸟,还有许多野鸡、野兔,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野生动物来安家。”苟水民说:“我现在终于理解了‘塞罕坝精神’,只有不懈耕耘、苦干实干,盐碱地也可以变成林海,贫瘠地也可以荡起万顷绿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很欣慰,今年终于有了盈余”

苟水民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过许多困难和障碍。

林业投入周期长、见效慢,做油服积累的资金如水一般洒出去而难见成效。2015年,苟水民意识到,种树卖树的传统林业发展模式已然不适应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怎样让企业继续生存下去这个难题就摆在他的面前。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难题。“面对难题,我一方面争取国家林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林下种植多种经营,通过林下种植的方式,缓解农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问题。”苟水民进行了多种尝试。

2016年开始,由于传统农业过多使用氮磷钾化肥,造成土地板结,微生物缺乏,土地没有自我修复的过程。而润松公司搞的循环经济,在2000亩生态示范园林基地内,种植林下中草药1500余亩,食用菌200余亩,畜禽养殖基地300余亩。

“可是,这些仍旧支撑不了林业的发展,我看不到希望在哪里,这个事干还是不干?不干,舍不得撒手;干,没有希望,进退两难。”苟水民谈起如何破除困境时说:“我到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不断学习,希望有所收获。机缘是在2017年1月份,我来到浙江安吉,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牌子下思考了几天,终于打开了思路。”

“思路一转天地宽。”苟水民感觉要在根本上转变理念,向生态要效益。怎么向生态要效益?传统产业是种树卖树,现在是种树不卖树,保住生态,向生态要效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浙江安吉之行奠定了润松农业未来发展方向。苟水民积极寻求科技人才技术支持。与中国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山东省林科院签有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与中国科学院联合设立“润松博士工作站”,与山东省林科院共同成立产业联盟,与山东省农科院共同建立黄河三角洲林下中草药材示范园区,加大研发力度,促进林药发展,在北京农业科学院技术指导下尝试高效绿色生态低碳循环农业。

眼前的润松农业,形成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黄河入海口,盐碱地居多,中草药板蓝根耐盐碱,非常适合环渤海的盐碱地种植。板蓝根是国家药典公布的允许使用的中草药,使用板蓝根养鸡养猪,畜禽粪便经过无害化发酵处理以后作为肥料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采用‘仁本然’土地改良核心技术,利用经过处理的改性碳和硅,结合优质的有机制作为辅料,改善土壤的持水力、透气性,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有力的栖息场所,从而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增加土壤肥力,进而种植出富含微生物多肽、微生物酶、多种氨基酸的优质玉米大豆、小麦等谷物,使其营养更丰富、风味极佳,改善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问题,让土壤做到自我修复。粉碎的枝条和作物秸秆,可以做赤松茸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也可以改善土壤。”苟水民介绍:“在肥沃的土地上种出大豆麦子,出的麦麸再喂猪,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农业生态链条系统。所出产的板蓝根鸡和鸡蛋以及猪肉都不含抗生素,不光品质好、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要让大家吃得着、吃得起、吃得放心。”

“独木难成林” ——

“企业做两端百姓做中间实现共赢”

如今的润松农业,是一家集生态公益林场建设、种、养和休闲体验文化于一体,以林下农副产品和耐盐碱苗木研发、集成农业技术为平台,实现现代农林生产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综合性公司。公司在东营市共有四个林场,在垦利区有胜坨、永安、西宋三个林场,另外一个林场在河口区义和镇王集水库北,共计种植林木一万多亩。

润松农业于2014年7月被评为山东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2015年8月被山东省林业厅授予“山东省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称号。2018年被中国绿化基金会评为《福布斯》中国荒漠化治理绿色企业榜提名企业,2018年12月份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19年2月份被评为“山东省观光苗圃”。这只是公司取得的部分荣誉。

源于苟水民秉持的作为林业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即使在企业发展的困难时期,他也不忘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在沿海建立生态修复示范区130余亩。为建立这片示范区,他顶住了公司资金不足、沿海淡水补给不足、地区偏远劳动力不充足的困难,积极改善示范区土质盐碱性,一亩一亩的亲自挑选耐盐碱树种,在不断的灌溉实践中建立了一套沙土地灌溉节水办法,为盐碱地区生态修复做出了贡献。

2015年,润松农业与山东省林业科学院东营分院成立黄河润松高效耐盐碱景观园林树种实验基地,针对盐碱地区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造林困难、适生树种缺乏等问题,大力繁育、推广优良耐盐林木良种,套种适宜林下的中草药,集成配套容器育苗、林下经济、水肥一体化等先进实用技术,有效地将现有林木良种进行汇集、示范,建立规模化、一体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示范基地,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对提高黄河三角洲乃至山东省现代林业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独木难成林”。 苟水民致富不忘乡亲们,秉承“开发生态项目、造‘富’一方百姓”的理念,润松农业充分发挥国家级示范基地、省级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已解决当地劳动力1000余人,每年向农村缴纳土地承包租金600余万元。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我想把林地免费给群众,让群众按照我们的技术和模式规范种养。企业做两端,科技研发和终端销售,老百姓做中间,由原先的雇佣关系变成合作关系,既解决了老百姓的就业,又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企业的优势是科技和市场,群众的优势是有劳动力,再加上政府的推动,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苟水民说。

关于下一步的发展,苟水民信心满满:“接下来,我们将做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时俱进建立农产品直播带货间,宣传推介我们的农产品;打造花园式、观光式、体验式、亲子游园式现代农业产业园,真正做到三产融合发展;力争在10年内实现10万亩盐碱棉田土地产业结构调整,带动1万余名当地农民就业,帮助部分农民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工人的角色转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