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界要努力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接第三版)
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多种有效途径。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强链、补链、扩链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有序发展以数字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新基建和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都市圈建设等。同时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方位、高水平、多层次提升进出口贸易和投资合作也具有巨大的潜力。
三、坚持科技创新,加强成果转化,提升工业自主可控能力
遵照习总书记的指示,要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在关键时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环,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转。应对美国等外部势力封锁打压,更要抓紧时间窗口通过创新和转化,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缺,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首先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投入结构。我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23%不算低,与美国的2.79%、北欧的3%、日本和德国3.4%、韩国4.5%还有差距,但绝对量2.2万亿元仅次于美国。问题是其中用于基础研究的比例只有5.7%,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5%—20%,也低于俄罗斯的15%。五中全会《建议》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部署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
二是抓好重大科技攻关。第一轮(2006—2020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已取得重大突破,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一系列前沿领域,新一轮重大科技专项正在推进。组织行业共性技术攻关,目前已组建了17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将达到45个,基本覆盖了主要工业行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先进专业技术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技术经济水平。
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有不同版本,最多为3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研发的目的全在于用,科技成果只有产业化、商业化,才能变为现实生产力。要坚持“政产学研用金”相结合,改革体制、转换机制、完善政策,更多用市场化的途径推进成果产业化。支持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并带头在企业实施成果产业化。
四是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35%,研发投入占全国研发投入的70%。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仅要靠企业自身,还要“产学研用”相结合。要把产业基础再造落实到行业、企业,因企施策,开展以智能、绿色、优质为中心的新一轮技术改造,并由企业扩展到产业链。积极开展创建“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领航领军企业”行动,形成行业创新体系。
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工业要有责任担当
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灾难已成为全球共识和行动。我国十分重视并积极响应联合国《巴黎协定》,习主席2015年底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我国到2030年力争提前实现CO2排量达峰的目标。这些年已做了实实在在的努力,并取得了成效。据统计,到2019年我国CO2排放强度比2005年已降低48%,非化石能源占比已达到15.3%。2020年12月12日习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将2015年我国对世界的承诺又加大了力度,即2030年与2005年相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60%—65%提高到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比达20%提升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增加45亿立方米提高到60亿立方米。2020年9月,习主席在第75届联大视频会上又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五中全会提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1年八项任务,第八项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半年之内,总书记强调了四次,密度之大、力度之强、任务之具体前所未有。
我们要深刻理解,迅速贯彻落实。建议在“十四五”规划和明年工作中做具体的安排,要有指标、有措施、有责任,要分解落实,评价考核。据统计,目前全球年排放CO2 计331亿吨,我国超过100亿吨,占30%,而且测算年增1.75%,形势严峻。工业是CO2的主要排放源,更要有责任担当。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产品结构。要控减煤炭用量,发展水能、风能、光能、核能、生物能以及“无碳绿氢”;研发CO2的捕集、封存和转化利用;加快建设用能权、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展国际合作;持续深入节能减排治污,创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要逐项落实。还要特别重视和支持植树造林、国土绿化,增加森林蓄积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本文根据李毅中在第十八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第八次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峰会暨2020年度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发布仪式上的演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