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公司
 

2021年1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升乙源:服务大众扛使命 情系民生勇担当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申子

中升乙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大顺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为积极践行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2019年5月,由中升乙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升乙源”)自主建设的“城企联动颐养安居项目”正式启动。

秉承“共享、共建、共担当”的理念,中升乙源已在全国55个城市推广项目工作。为助力更多的基层党建规范化,共同打造“互联网+养老+电梯+党建”新模式,积极推动“社区党建”向开放融合的“全域党建”转型;为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持续增强城市居民幸福感,2021年,中升乙源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中心任务,全面落实“城企联动颐养安居项目”城市更新改造工作。

困局:横亘在城市更新面前的一块绊脚石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小区住宅开始变老、变旧,内部的基础设施越来越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尤其是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下,如何解决老旧小区的升级改造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大课题。

仅就老年人这一群体而言,据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前出售的6—7层居民住宅小区,大部分没有安装电梯。对年轻人来说没什么,上下权当锻炼了。可是这却成了横亘在老年人面前的一块“绊脚石”。往深层次看,这也是横亘在城市更新面前的一块绊脚石。

正因为如此,“悬空老人”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改变由此带来的出行难、适老性差、活动范围受限等一系列问题已然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民生工程。

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有关加装电梯内容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旧楼加装电梯成为一个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民心热点。随后,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指出有条件的小区可加装电梯。能够从中看出,党和政府一直心系老龄人群居住条件改善这一问题。

在政策的加持下,以中升乙源为代表的企业从过去的施工经验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助力改善民生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大顺深知,若想将旧楼加装电梯的“盘子”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服务广大老年人群体的朝阳产业,进而在国家一系列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大部署上多出成绩,绝不是离开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合力而能独立做到的。

破冰:创造出一套城企联动工作模式

随着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旧楼加装电梯的迫切性和规模也随之体现出来。陈大顺凭借多年的经验,敏锐地嗅出大有可为的“迹象”。基于此,陈大顺与团队一起创造出一套城企联动的工作模式。

尽管旧楼加装电梯这样的民生工程如火如荼地展开,可是,有些地区却依然存在群众热情不高,实际效果难达预期等现象。陈大顺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无非来自两个层面: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二是这项民生工程本身尚有许多加以改进的空间。

当前,受“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选择居家养老仍是中国老年人群体的主流。这在政府部门出台的“90+7+3”养老服务体系目标(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充分得到印证。因为目前的适老产品(包括电梯)还不能满足老龄人群的需求,他们自然也就不那么积极响应了。

就工程本身而言,手续复杂、业主意见不统一、中途设计几经改变、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等一系列问题,几乎成为业内人士的共同感受。除此之外,谁来牵头申请?资金问题如何落实?低层住户的采光、噪音等问题如何协调?加装了电梯之后,后期运维管理如何保障?这些统统成了想要披荆斩棘,大干一番的陈大顺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

这些问题并没有难住陈大顺,他带领团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上述现实问题做了一番认真分析后,本着市场与民生兼顾的原则, 经过反复思索、验证,最终科学设计出了一套城企联动解决方案。具体步骤为:采用全新的物联网终端控制模式实行物物互联,大数据提供数据支撑,更加科学高效地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从老龄人生活需求出发,从维修到服务整个流程优化升级,着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便民工程。与此同时,令各地政府悬而未决的资金、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领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模式。

摹画:那是一片美丽的云彩

城企联动颐养安居暨颐养出行公益项目一诞生,即引起了政府领导、媒体人士、相关企业以及广大小区业主的广泛关注。

该项目围绕“政府支持、社会运营、合理定价”的方式,按照“免费加装,有条件免费乘坐”的原则,进而深入开展城企合作,并支持和引导城市政府系统规划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满足社会多层次、结合并优化政府养老系统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配套加装节能环保的光伏发电电梯,具有永久性、清洁性和灵活性三大优点,一部光伏电梯一年可节省10000度电。同时,项目实施一系列的居家养老服务及便民服务,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成为国家“智慧型养老”新样板。

公司针对目前国内的居住特点,在加装电梯时根据不同小区的设计进行改造,分为担架电梯和乘坐电梯两种规格,使其更加便捷且人性化。采取统一管理配置的方式,助力改善老旧小区的居住条件,免费为居民安装“助老电梯”,切实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

其中,各业主家庭成员均需办理储值(智能设备、系统)门禁卡,刷卡进出电梯,全国通用。70岁以上老人、二级以上残疾人员、学龄前儿童、烈士家属、低保户,智力残疾人员凭颐养出行公益卡免费乘坐电梯。其他业主则须在与中升乙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的指定银行每人定存5000元(每户家庭最高定存不超过15000元)后方可办理免费乘坐储值(智能设备、系统)门禁卡。不愿去指定银行办理储值(智能设备、系统)门禁卡的人员,乘坐电梯时需办理次卡,次卡乘坐价格按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

此外,凡是由中升乙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安装并施工的加装电梯工程项目,自电梯正常运行之日起30年内所有权、经营权归该公司所有,由其负责维护、监管和组织检验,业主不承担相应的电费和维护费用,待满30年后按照合同约定将所有权归还给相关部门。

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充分利用电梯的外立面和屋顶采用光伏发电,不仅起到了节约环保的效用,还可将多余的电量进行并网出售,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可谓是一举多得,优势显著。

企业的利润除了30%用于公司运营进行资本积累外,剩下70%全部返还于社会,其中,20%作为弱势群体生活费,15%作为养老,10%供养下一代,10%作为医疗费用,10%作为风险基金,5%作为重大天灾 (比如非典、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可抗力事件)生活补贴。

至今,公司先后成立了28家省级公司,170多家市县级公司,陆续签约近16万套电梯加装协议。在未来的3—5年间,将持续改造40余万套电梯,为国家这项改造老旧小区的惠民工程再添助力。

现在看来,陈大顺心中绘就的那张蓝图跃然纸上,在他过往的征途上,留下了一串串铿锵而有力的印记,一片片美丽而轻盈的云彩。

笃定:人生无限,唯有前行

公司成立以来,围绕互联网+养老+党建+电梯,开启城市更新新模式。始终把“城企联动颐养安居工程暨颐养出行公益项目”作为企业发展核心规划,始终围绕“悬空老人”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优质服务,通过融合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以及城乡互换式养老,打造专业化、连锁化、袖珍型、多维互动的新型养老模式。

在成立中升乙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前,陈大顺从事的是建筑行业。从1984年算起至今已奋斗了36个年头。

期间,他盖过房,修过路,做过园林建筑、桥梁、石油管理,样样拎得起来,还曾在多地建过养老院项目。正因如此,他对国家养老行业自身发展的艰辛与困境深有体会。

在陈大顺看来,现阶段国内养老产业尽管已面向市场化运作,可是仍未形成整体完善的产业链条,更谈不上建立健全统一的标准制约机制。综合而言,这对养老产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其实,养老产业属于重资产投入,一旦启动投资数额巨大,回报率却远不如一些互联网项目看着诱人。并且,融资困难一直是导致养老产业缓慢发展的一大瓶颈,后端服务跟不上的话,会轻易地让一个养老项目的投资者沉沙折戟。

通过多地的实地考察,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方面,由于上世纪国家的计生政策,造成“80后”、“90后”的生活压力有增无减。另一方面,国家在养老投入上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短时间内无法保障有优质服务配套,如此一来,养老产业的发展随之进入一个瓶颈期。就像一张扑克牌,一面是潜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一面是有“瑕疵”的养老服务体系,如何才能让两者产生良性的拉力循环,陈大顺在百思之下,找到了可以略尽绵薄之力的“突破口”。

于是,也就有了中升乙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创立,有了“城企联动颐养安居暨颐养出行公益项目”的诞生,更有了他助力国家惠民工程的那张宏伟蓝图。这一切贯穿于其创业以来的始终,从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他本人为国出力,为民分忧的一颗初心。

这从企业名称上即可得到印证。陈大顺是这样诠释自己企业的:“中”指中国,“升”意味高升,“乙”代表一切数据之源。也就是说,无论企业如何发展,始终以不忘初心为要,牢记使命,坚定信念,砥砺前行。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2021年,注定是满怀希望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发轫之年。

放眼未来,陈大顺郑重表示,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领导下,公司上下一如既往地秉承“以人为本、务实守信、创新求精、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投身于国家养老产业的洪流之中,按照既定的战略规划深耕市场,不断地创新工作模式,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内容,在助民、便民、惠民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