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开局—我们的“十四五”·专家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开局—我们的“十四五”·专家观点
 

2021年1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定调2021,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能力

——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来源:中国企业报  

王利博制图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为2021年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方面不再像往年那样侧重宏观的大政方针,而是具体到了较为微观且具体的任务上。多位经济学家表示,这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已经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一方面要从国家层面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强调关键领域研发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外部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促使我国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

解决“卡脖子”问题关键节点已来临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任务提法出现了新变化,强调关键领域,这一变化有三大背景:

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对中国的制裁措施或许不是暂时性的加码,而是可能今后一个阶段也会保持着相对比较高压的态势。

如果一些国家持续通过市场竞争、政府干预等措施手段来保护本国高新产业、短期内在部分供应链等环节给我国生产及贸易环节带来挑战,那么我国也需要在这些关键技术方面具体部署,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

二是从我国自身来看,当前已经到了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

我国已经迈过了较粗放、以数量扩张为主要特点的经济发展早期阶段。到了现在的新发展阶段,企业必须要在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基础研发,尤其是工业部门,当前刚好处在要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等关键节点上。

三是我国在基础科研和关键技术研发上仍存在短板。目前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基础科研工作和成果转化应用的结合还不够好,在一些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效果也不够好。

总体来看,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关键技术和关键领域上还需要更具体、更微观的指导和升级。

作为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国家发展与安全进行了多次强调。会议明确,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同时,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

我国产业链要更深地嵌入全球价值链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首要任务是建设不受外来威胁和控制、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这要求产业链供应链具有抗干扰、抗冲击的稳定能力。

一方面,可以在遇到各种内外部的突发性冲击时“不掉链子”,即在关键时刻可以自我循环,确保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转。另一方面,能锻造出一些“杀手锏”的技术,对产业链中的人为断供行为产生强有力的反制和威慑能力,这是防备国际上把产业链武器化、政治化的最可靠能力。

建设不受外来威胁和控制、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既定战略并不矛盾。并不是说我们的产业发展要闭关锁国、要抵制开放,而是要在开放中有所准备或防备。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要更深地嵌入全球价值链,唯有如此才能获取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的收益;而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或主导全球价值经济治理,对核心技术环节和价值增值环节进行自主可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2021年开始打响“三大攻坚战”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关键的开局之年。过去40年,中国改革开放讲好了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故事。未来30年,相信我们能讲好三个新的故事:一是科学技术创新的故事,二是企业合规的故事,三是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能够提升到高端与全球对接的故事。未来30年,相信我们会一步一步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能力。一个浪漫的时代结束了。过去几十年,在IP革命、超级权益化的推动下,掀起了综合物流革命和全球供应链管理。一个产品可以国际工序分工、产品分工,做到零库存,及时供货。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满脑子想效率和利润。但新冠肺炎疫情一发生,投资消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受到重创。在此背景下,下一步全球供应链的安全将明显上升,政府对供应链的干预明显上升,国际大三角的分工格局明显改变。

同时,一个“神奇的世界”开始出现了。新科技革命向数字革命转变,正在使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更短、更有弹性、更有韧性、更能够满足本地的需求,尤其是新生代的需求;医药、健康的供应链、人工智能正成为市场成长性最好的工业;生活性、生产性、公共性服务业发展明显加速,造就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的制造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等。因此,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非常明确,下一步要实施好“四基”,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这跟过去相比是一个新的变化。

2021年开始有“三大攻坚战”。第一个是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包括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数据等要素,让市场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第二个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第三个是科技创新的体制环境改革,如何让科学家真正静下心来做科学,让工程师真正做发明,让企业做科技成果的转化10年、20年、30年不受干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

须用全链思维来指导产业发展

对于一些关乎产业安全的领域要实行国内替代。对高附加值进口产品逐步实施国产替代,不断提高国内产业配套水平。推动跨国收购,吸引国外企业向中国转移,形成国内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对关键性的薄弱环节,要采取备链计划、柔性转产、多源供应等措施,确保供应链稳定。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必须持续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质量水平,最终构建起面向未来、面向全球、更具韧性、更富竞争力、更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新科技革命向数字革命转变,正在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更短、更有弹性、更有韧性,且能够满足本地需求。中国必须做好以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的产业升级。

中国产业发展要扬长补短,攻守兼备,须用全链思维、创新思维来指导产业发展。

首先,要以产业强国为引领,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推进上中下游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培育打造一大批链主企业,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深”做好配套,通过打造产业大生态,让产业链更有韧性,供应链更有弹性与效率,让产业生态更加强大。

其次,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需要分类施策。对于民生物资产业链供应链,要优先保障安全,特别是对居民日常消费的物资需要确保长期稳定运行。对于应急防疫物资,要优先加快生产,推动应急物资产能的区域合理部署。对于战略性物资如石油等原材料,要着眼长远,加强战略储备,防止国外供应链中断导致的国内供应不足。对于高技术产业,要在分析国外依存度的情况下,加快相关产品储备,同时要尽快开展国内供应商本土试制,警惕他国供应链中断导致逆向伤害中国供应链体系。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李俊峰:

碳中和目标深刻影响产业链重组和重构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在这个达峰的过程中间,要推动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大幅度改善能源结构,大幅度提升非化石能源占比,这也是“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

在能源领域中,能源清洁化、低碳化是一个方向,全球都是如此,都是逐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它的基本逻辑就是从一个资源依赖的发展模式,走到技术依赖的发展模式。

2021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期待着“十四五”的第一年能够很好地开局,为我们国家真正的低碳转型,也就是为达峰、稳中有降和最终实现碳中和三个阶段性的目标开一个好局。

能源转型不是明天早上就改变了,它有40年缓慢的改变历程。在提倡化石能源不断退出的时候,必须维护能源安全,解决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能源供应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能源的基本需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