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20年8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宋志平:国企改革关键在利益分配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钟奇煊

血和泪的转换

问:谈到国企改革几十年的历程,您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宋志平:今天我们给一些年轻人讲当年国企故事的时候,他们的印象就是说国企往往是垄断的,国企往往会出现不公平等问题,总是和民营企业对立起来看。

实际上,大多数的国企都不是在自然垄断里边。像央企现在有100家,只有十几家是自然垄断的,剩下的80多家都是充分竞争的。如果你去看中国的国企,我们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时候,这个转换是非常艰难的,是血和泪的一个转换。当时我们有3000多万员工都下了岗,几十万家企业都破了产。

所以那个时代真的是惨不忍睹的,一个社会的巨大转型,其实都是以大家的牺牲,大家的分担来做代价的。

问:您当年是怎么参与到国企改革进程中的?

宋志平:我大学毕业分到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确实建厂的时候是国家武装到牙齿,花了很多外汇,引进了一些欧洲很多先进的设备。但是由于它不适应市场经济,所以做了十几年下来,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它就完全在市场中打了败仗。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去做厂长,面对着几千名嗷嗷待哺的职工,账上也没有资金。所以那时候让我当厂长,我第一次演讲就很低沉。

所以我常常回忆,这就是宿命,有的人当领导就很舒服,我好像是每一次都会遇到困难。也许我的宿命就是困难的时刻容易出现,我也觉得可能我生存的价值就在于此。

财富再分配

问:您做国企一把手长达18年,在经营和管理理念上有什么变化?

宋志平:其实我刚做厂长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管理。但是随着企业发展,我慢慢地就理解了管理其实是以人为中心,企业不能只看到厂房、机器和现金,最重要的是活生生的人。

后来我到中国建材集团之后,依然是这么想的,还是看重人的积极性。当初就是给大家发工资、发奖金,用这些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如果光靠工资和奖金,大家买不起房子。所以今天的问题就不能再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了,就得用另外一种办法,就是我现在老讲的机制——企业效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关系。

问:什么样的机制能既解决效率又解决公平问题?

宋志平:就是我们今天搞的“新三样”,员工持股、骨干持股、科技分红。超额利润分红,就是对财富进行再分配。当今是创造财富的时代,如果财富和大家没关系的话,大家为什么去做?所以现在我们正在解决这个问题,我也把这个作为国企改革的最后一扇门,要把它推开。

问:这一机制是否同样适用于民企?

宋志平:民企也一样,民企也不要认为就天然的有好机制,还要取决于所有者是不是开明。像任正非,我认为他就开明,所以他搞了“财散人聚”,即使今天压力这么大,他还能众志成城,原因是什么?第一个原因,任正非是条汉子,有企业家精神。第二个原因,他有这种“财散人聚”的机制,使得他众志成城。所以我认为这么做,能够培养大量的中产阶层,能够减少两极分化,这也是我们今后做企业的一个分配方向。

问:这一机制是否也是国企“混改”的突破口?

宋志平:混合所有制改革,最重要的是改,不是混。混的目的是改,混的目的是想把市场机制引入到国有企业来,这是根上的事儿。

我觉得改革归根结底是解放生产力,是创造财富,是让大家都富起来,这是改革真正的动力。你想让大家有动力,就必须让他看到显而易见的好处。

上市公司的责任

问:为什么会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担任会长期间最重要的目标?

宋志平:首先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成绩是巨大的,30年里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懂到现在慢慢成熟。现在国内的A股公司有3850家,市值有59万亿元,占GDP的60%。当然和美国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和自己比是了不起的一个成绩。

但是因为我们还很年轻,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就提出了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治理质量,另一方面是运营的质量。

在治理质量方面,包括董事会、独董的作用,包括信息披露等等,都属于公司治理这一方面。作为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必须树立一个观念,上市公司不再是过去传统的国有企业,也不再是过去传统的家族企业,它是一家公众公司,所以必须保持透明。

第二个是运营质量。最近我去过茅台,茅台是国内市值最高的公司,而它第一次融资只融了20多亿元,多年来分红却高达971亿元,我觉得这真的是个天文数字。像格力,我觉得也是很不错的,融资大概有30多亿元,而今年的预分红却有600亿元。在年前我还去过海康威视,我觉得这家企业也很好,它融资了40多亿元,但是它这些年分红了275亿元。这些企业效益非常之好,分红也分得非常之好,我觉得这才是理解了上市公司真正的意义。

问:具体到您在协会的工作,从哪些方面推进这个目标?

宋志平:从去年我做了会长到现在一年了,这一年里边举行了几十场的培训,培训的都是董监高。我们往往是培训两天,有半天是我讲初心的,给大家讲讲到底我们是谁,什么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董监高的责任是什么。

同时我也觉得,以前给大家讲的太少了。对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的整体概念,尤其是治理这方面,还普及得不够。比如说财务造假,这是我每次要给大家讲的,必须不能做假账,因为做假账危害太大了。

问:提到做假账,您怎么看今年瑞幸财务造假事件给中概股带来的影响?

宋志平:瑞幸这个事情,它只能是个个案,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会过去。我不觉得它会形成非常长期的影响,因为投资者都是理智的,好公司自然有人还会去买。这个影响只会是一时的。

问:但目前对于造假行为,惩处的力度似乎还是不太够?

宋志平:是,因为和新的证券法也有关系。新的证券法是从3月1日开始的,而有一些事情是在新的证券法之前发生的,这也有一个法律的问题。只能说,以前我们定的惩罚力度是不够的,这就是现实。

但是大家要看到另一方面,可能在刑法上或在其他的方面,还是要用重典。所以我觉得要整体地去看待这个问题。

从炒概念转向看业绩

问:您怎么看待现在股市短线炒作和“割韭菜”现象?怎么才能更好地教育投资者?

宋志平:中国的投资和国外有很大的区别,中国小投资者多、散户多。我认为要重视投资者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从过度投机心理调整为投资。有时候我们经常听消息去投机,这个是有很大的风险的,我们还是要以投资的心理来看待资本市场。

第二,要从脱实向虚转变为重视实体。无论茅台、格力还是海康威视,它们的股价都很坚挺,但是它们都是做实体经济的。所以,这些长期做得好的实体经济企业,还是值得投资者支持和参与的。

第三,从炒概念转向看业绩和看价值。不要简单地去听个概念,说搞石墨烯,好像大家来一轮,5G、比特币、区块链都来一轮。因为我过去做上市公司,在这个过程里面我是非常清楚的,很多企业觉得要来一轮,牵强附会地去做这些概念,但是实际上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因为你并不是真要做,真要做你也做不了,但是你去花了钱做了一个概念,股民也跟着你去跑,但是最后,你的股价怎么上去也会怎么下来,因为你并不是真的在这方面有核心专长。所以我觉得从企业来讲,也要真做,不要简单做概念。从投资者来讲,也要认识清楚,哪些是真做的,哪些是概念。

第四,就是从过于重视短线炒作到中长期的投资。无论是格力、茅台,还是海康威视这些公司,如果你当时投资了它们,没有退出来的话,到今天你的一块钱会变成几千块钱,都涨了一两千倍,跟着它会有一个长期的回报。

我想从国家、政府、监管部门到上市公司,大家也都希望把资本市场做好。尤其是上市公司,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像我做中国建材也好、中国医药也好,如果没有资本市场,这两家公司我敢说今天都不存在了。央企70%左右的资产都在上市公司里,有上市公司投资者的支持,才助长了公司的成长。所以如果没有良好的资本市场的话,今后公司的发展也会受到巨大的影响。所以说,上市公司一定要明白,资本市场是公司成长的土壤,土壤好你才能长得好,如果把土壤破坏了,你自己也生存不了。

(资料来源:财新视听)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