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全国两会特别策划·信息技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全国两会特别策划·信息技术
 

2020年5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Testin云测CTO陈冠诚:

云测试护航新基建 软件质量是重中之重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刘颖

2020年“新基建”频频出现在国家决策层的部署当中,成为社会各界及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迎来快速发展期。

另一方面,疫情之后,新型基础设施也成为各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同时激发更多新增需求,刺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

新基建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而在软件系统部分能够保证新基建这项巨大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工程监理”来保障,而云测试正是担当这个重要角色的不二之选。

云测试

确保新基建质量

随着国家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政府对数字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未来几年,将是我国“新基建”的大规模部署期。

“新基建、5G、企业信息化、科技创新、软件系统质量等应该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重点议题。信息技术创新大多离不开‘质量’的话题,这是基础科技发展起来之后必须要抓的重中之重。” Testin云测CTO陈冠诚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新基建”除了高新技术的落地应用外,高质量发展也成为一大核心方向。软件测试作为信息系统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成为了新基建中的大力发展对象。作为对测试模式的创新和AI技术的落地应用,云测试将成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服务所有的产业端,保证新基建中所有关于软件质量的相关项,云测试更像新基建中的“工程监理”的角色。

在陈冠诚看来,“云测试”和“云计算”是地位相当、同样重要的新基建之一。对整个测试产业实现降本增效效果、对所有信息化转型企业的需求普适、对整个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都决定了其产业基础的角色。

降本增效

助力经济复苏

除了确保“新基建”质量的重任,云测试将是接下来的经济复苏攻坚和助力企业复工增产、保持长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助推器。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想要保持长期的增长,降本增效将会是一项重要课题。

首先,云测试的这种创新模式,是可以弥补这些年科技快速发展但对质量问题关注有限的局面,让对软件质量的追求变简单,让测试成为一种公共资源。其次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云测试模式对企业和行业最大的贡献点就在于可以为企业解决在测试层面最本质的“降本增效”问题。

陈冠诚分析,一方面云测试完美解决移动终端碎片化问题,企业不需要购买大量测试设备,节省了传统测试中购买、部署测试终端的费用;同时,云测试提供自动化的脚本录制工具,节省了人力成本并大幅缩短测试时间;此外,通过云测试服务平台,企业可以在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提交测试任务,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以Testin云测为例,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还是转型中的传统企业,把测试全部交给Testin云测,效率至少可以提升50%,成本至少会降低30%。

企业服务“云”化

价值网络协同发展

对于所有企业经营者和企业服务行业而言,2020年都将会是大浪淘沙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

陈冠诚分析,企业服务行业的发展将呈现3个趋势,一是企业服务将全面“云”化。二是新一代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比如人工智能与云测试行业的相互结合。三是价值网络将呈现协同化发展。

疫情对很多中小微企业冲击很大,迫使它们想尽办法开源节流;另一方面,企业意识到必须降本增效才能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需求也给企业服务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云办公、云课堂等各种场景的服务已快速飞入寻常百姓家,而对于企业来说,“云服务”、“远程交付”、“离岸”正在被广泛认可和使用。“云”正在从互联网走向传统企业,从影响企业IT变革走向推动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

面对大的经济形势,企业面临现金流紧张、劳动力供应制约等问题,倒逼企业迫切地寻找真正能“降本增效”的企业服务解决方案。企业在实现自己的智能化变革中,也会越来越重视软件的质量,重视用户的体验。所以,未来,能够帮助企业真正降本增效并实现运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企业服务,才能获得更强大的增长动能,建立起长期护城河。

“Testin云测的核心价值一定是提高了整个生态圈的效率,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未来,企业服务公司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能否撬动更广泛的资源、实现与更多合作伙伴的协同和共生也将是一大关键。”陈冠诚表示。

9年前,Testin云测开创了云测试模式,现在一直保持在云测试领域的引领地位。目前,Testin云测业务领域覆盖云测试服务、AI数据标注服务、推广服务、安全服务等,已服务100万+的企业和开发者。

未来已来,Testin云测对这场“新基建”下的变革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