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严治党在国企落地 以责任体系促品牌创建

以党建工作引领百年枣矿行稳致远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山东能源枣庄矿业集团公司党委

山东能源枣庄矿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枣矿集团”)源于1878年创办的“中兴矿局”,与抚顺、开滦并称中国近代三大煤矿,是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民族工业股份制公司。1956年成立枣庄矿务局,1998年改制为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整合为山东能源集团权属企业,已发展成为集煤炭生产加工、煤焦化工、热电联产、橡胶化工、物流贸易五大主导板块和医疗健康、绿色建材等卫星板块为一体的企业集团。

近年来,枣矿集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的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矿区落地生根。

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清醒头脑,坚守抓党建工作的政治自觉。

枣矿集团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作为企业发展的最深厚动力和最根本保证,切实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形势如何发展,无论企业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国企党建工作优良传统不动摇。

特别是2016年10月份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后,我们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党建工作作为企业的“根”和“魂”,旗帜鲜明地牢牢抓在手上。

以实施“336”党建工程(即“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干部一个标杆”为目标引领,以“引领力、管控力、保障力”为固本支撑,以“系统化、标准化、项目化、标杆化、有形化、信息化”为创新驱动)带动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汇聚起广大干部职工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为企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发展稳定、攻坚克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推动百年枣矿在行稳致远的征程上始终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势头。

强化党组织全覆盖,配齐配强党务工作人员,为党建工作有序开展提供队伍保障。

枣矿集团党委下设基层党组织766个,其中党委39个、党总支36个、党支部691个,在职党员10878名、离退休党员8891名。针对集团发展跨国界、跨地区、跨产业、跨所有制的现状,坚持党建工作不因区域差别、远离本部而弱化,不因产权差异而虚化,不因退休离岗而淡化,不因党政岗位分工差异而边缘化。

一是增强党建工作队伍力量。始终坚持“源头把关”,出台《枣矿集团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暂行办法》,全面推行党支部书记任职资格认证管理,从源头上防止把党支部书记岗位当做“退休中转站”、“干部安置所”,确保“把最优秀的党员选拔到党支部书记岗位”。截至9月底,矿区691名党支部书记中,45岁以下的占40%,平均年龄同比下降2.6岁,具有中高级专业职称的占31%、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2%,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在集团公司总部机关精简19个部室、有效压缩人员的情况下,组、宣、办、纪机构健全完整;全集团有专职党务工作者654名,占在岗人数的1.4%,符合上级要求。

二是注重发挥特殊群体党员的作用。针对退休职工4.4万人、离退休党员近1万人并分布在矿区30多个单位的实际,成立42个离退休党支部,均设党支部书记,注重把退休党员的工作做在平时,以活动为载体把离退休党员凝聚在组织周围,做到“离岗不离组织”,引导在宣传教育、发动群众方面与集团公司党委同频共振,发挥退休党员独特的作用,为矿区的和谐稳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注重补齐外部开发、参股单位党建工作短板。坚持“业务拓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设到哪里;党员走到哪里,党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加强对参控股公司、改制单位以及境外单位党建工作的全面指导,理顺党建体制机制,促进党组织与法人治理结构有机融合,配强党务工作人员,注重调动和发挥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作用,让“产权有比例,但党的建设不能设比例;区域有差别,但强化党的领导不能有差别”成为共识。

坚持系统设计,健全责任体系,全力破解党建重点难点问题。

全面落实“管大局、把方向、抓落实”的要求,坚持“保证监督、宣传发动、保驾护航、清淤除障”,统筹谋划企业党建工作。

一是明确党组织的法定地位。严格“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内容和制度,推进党委会前置把关定向常态化,做到未与党组织沟通的重大议题不提交研究,未经党组织讨论或党组织讨论通不过的不进行决策,保障所有决策议题在董事会前,提交党委常委会研究。积极做好集团公司和所有二级公司章程修订工作,把党建工作的要求和结构、人员、经费写入章程,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明确党组织的法定地位。

二是抓“关键少数”的纪律作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决定》,从学习、创新、选人用人、守纪律讲规矩等方面,明确了“九坚持九反对”的高标准,班子成员秉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理念,以上率下、以上示下、以上带下,全面强化各级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构建清清爽爽、干干净净、规规矩矩的同事关系和上下级关系,涵养了“尊重、包容、干净、规矩”的政治生态,弘扬清风正气。

三是抓工作考核和责任落实。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同奖惩,出台《党建工作实施意见》和配套《考核办法》,明确了12项36条具体要求,将考核结果与年度评优、绩效考核、干部任免等挂钩,层层压实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集团班子成员与41个内外部基层党组织建立联系点,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带头到党建联系点搞调研、讲党课,党委常委多次带队全覆盖督导基层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不虚、不空、不流于形式,由软指标变成硬杠杠。

注重品牌创建,建设过硬支部,促进党建工作虚功实做。

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打造个性化工作品牌,建设过硬基层党组织。

一是打造过硬党支部。落实“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要求,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构建了以《基层党支部工作条例》为主体,以经常性督导、考核评价等制度为辅助的“1+N”党建工作制度体系,编印了“党建工作流程一图清”及《党支部工作实操手册》,实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全程纪实、痕迹管理、动态问效,推动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山东省国资委党委在枣矿集团专题召开了省管企业建设过硬党支部现场经验交流会,对枣矿集团的支部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是成立支部书记学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推进支部书记教育培训升级,成立了全国首家“企业党支部书记学院”,明确“立足企业、面向全省、放眼全国”的办学定位,配套建立“党支部书记业务知识测试题库”,建设了中兴文化红色教育基地、七五煤矿开放式党性教育示范基地、付煤公司主题党日活动中心和田陈富源电厂、高煤公司机电运输科党总支两个基层党建示范阵地,作为学院教研基地,着力打造最专业的企业党支部书记培训中心。企业党支部书记学院自2017年7月30日成立以来,共为山东省管企业培训党支部书记、党员发展对象2000余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是强化党建品牌建设。大力推进党建项目化管理,围绕生产经营、改革创新、和谐稳定等中心工作,列出36类基层党建品牌创建项目,采取“认领制”和“委托制”相结合的方式,助推支部把党建工作嵌入中心工作,实现“一支部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有效破解了党建工作难落地和“两张皮”问题。先后涌现出新安煤业公司党委“共享党课”、掘进二区党支部“党小组+班组‘双细胞’工程”、付村煤业公司综采一区党支部“五微一体”党员工作法、高庄煤业公司运转工区党支部“红旗诊所”、蒋庄煤矿弘兴公司党支部“五小”工作法等67个有特色、接地气的基层党建示范品牌,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其中,蒋庄煤矿弘兴公司党支部的“五小”工作法,已被省委组织部收录到《过硬党支部工作典型案例》;“微型党课”向中组部进行了推荐,形成了“立一个项目,解一个难题,树一个品牌,创一个模式”的良性机制,打造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枣矿模式”。

融入生产经营,做好结合文章,以党建工作的生动成效推动中心工作全面发展。

始终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理念和不浮躁、不懈怠、不折腾、不急功近利、不制造轰动效应的指导思想,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成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优势,企业实现了安全稳、规模增、结构优、效益好、风气正的健康局面。

落实人本关怀,持续推进装备升级、系统优化和劳动组织调整,在煤炭行业率先取消了采煤夜班生产,打破了煤矿工人“一天三班倒、24小时不停勾、两头不见太阳”的传统循环作业模式,让职工作息规律回归科学,真正实现“体面劳动、尊严生活”;推进转型发展,强化煤炭产销深度协同,优化产品结构、客户结构、运输结构,赢得了营销主动,凸显了管理效益;坚定“实体经济作支撑、物流贸易促转型、资本运作创效益”的发展布局,形成了“以煤为基、适度多元”的产业链条,百年枣矿行稳致远的步伐越来越稳健。

今年1—9月份,枣矿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22.71亿元,同比增长352.46亿元,增幅75%;实际利润45.99亿元,同比增长40.69亿元,增幅767.74%;利税总额82.49亿元,同比增长62.89亿元,增幅320.8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8.45亿元,增幅165.39%;截至9月末,资产负债率为50.77%,比山东省管企业平均水平低25个百分点。

在历史同期产量不是最多、煤价不是最高的情况下,多项经营技术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呈现全面协调、平稳健康、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