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重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重磅
 

2017年1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2000件新闻作品 诠释国企新动能

第三届“国企好新闻”优秀作品评选揭晓,新闻创客首次登上“大雅之堂”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金骐

《中国企业报》集团社长吴昀国、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助理闫永为获奖者颁发证书
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夏庆丰发表致辞
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毛一翔为最佳组织奖获得者《中国企业报》集团颁奖
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夏庆丰(左一)为“国企改革特别报道奖”获得者颁发证书
一等奖获得者上台领奖
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助理闫永(左一)为贫困地区学生捐献书籍

“带着露珠、冒着热气,散发着泥土气息”的106篇新闻佳作,从不同侧面勾勒出过去一年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轮廓,记录了国企改革发展的进程。2017年1月18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央企业媒体联盟主办,《中国企业报》集团承办的第三届“国企好新闻”评选活动,在完成各项设定的遴选程序后,百余件获奖作品的作者以及有关单位,悉数在京亮相并获表彰。

集聚正能量

以“传播国企正能量”为主题的第三届“国企好新闻”推介活动,设置文字、新闻摄影、广播电视、双微四大类参评项目,征集作品1900余件。经过初审、复评、终评、网络投票等环节,最终106件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其中,国企改革特别报道奖3件,一等奖7件,二等奖20件,三等奖69件,最佳网络人气奖7件。从近百家单位的200余位推介人选中首次推介了10名国企“新闻创客”。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夏庆丰、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名誉会长冯并等为获奖代表颁奖。

“国企好新闻”推介活动顾问、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党组书记翟惠生指出,今年是“国企好新闻”评选推介第三年,能坚持下来并发展壮大,说明本身有生命力,当前正值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国资委组织的“国企好新闻”评选恰逢其时。2017年,希望通过“国企好新闻”活动,发现更多优秀的作品,传递国资改革正能量,传播国企发展好声音。

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毛一翔表示,各大新闻媒体和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国企好新闻”推介活动,与往届相比,本届“国企好新闻”评委阵容强大,邀请了中国记协、《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媒体资深专家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学者担任评委,提高了评选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评委会严守“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设置监委会全程监督,确保评选按照评审程序执行。

聚焦国企创新

斩获国企改革新闻报道特别奖的三篇作品分别是:人民日报社《国企改革再出发》(文字系列报道作品)、中央电视台《数说命运共同体,通向世界的路》(广播电视作品)、光明日报社《国企如何动“手术”》(文字通讯作品)。

经济日报社记者齐慧采写的《探秘核电“宝贝”华龙一号》,以记者探秘的方式,向读者揭开了核电“宝贝”华龙一号的神秘面纱,全方位展示了我国核电事业的成就以及核电人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央视财经频道的作品《对话:世界大桥中国造》,通过具有冲击力的镜头和抓人眼球的细节处理,展现了央企人胸怀责任、勇于创新、走向世界的开拓精神,作品获得广播电视类推介一等奖。中国海洋石油报社记者李佑坤、姚贤康的《中国首用水下机器人在南海3000米海底插国旗》(微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新闻中心王雪姣编写的《中国电科展台前,是什么让习近平总书记笑得那么开怀?》等微博微信作品,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活泼的语言,形象直观地向人们展示了央企的创新力量与创新成果。

本届“国企好新闻”推介作品中,涌现了一批贴近基层的好作品,这些作品是记者用脚板丈量大地的结晶,新闻里有“泥土的气息”,带着露珠冒着热气,讲述了基层国企人的感人故事。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韩林强、高航采写的《“春检”故事:一名供电所员工的巡线日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向阳、李敏采写的《我的工地我的年》,中国能建汤雷的摄影作品《覆冰观测》、国家电网英大传媒王莉采写的《行走在-30℃的雪原》等作品,都是作者走进基层一线,以体验式报道,讲述了各行各业国企人在艰苦环境中乐观自信、坚韧坚守的感人故事,通过大量具体细节,展示了国企人的可爱可敬。

培养好记者

“国企好新闻”优秀作品推介活动开展三年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架起了国资国企和社会沟通的一座桥梁。从作品采写、发布到好新闻征集、评审,都凝聚着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辛勤汗水,聚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吸引着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产生了较好的舆论反响和社会影响,形成了正面的舆论态势和引导趋势。

本届“国企好新闻”首次面向国资国企系统推介“十大新闻创客”,通过评委严格把关、层层遴选、社会监督等环节,最终,中国铁建铁四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新红、中核运行党群工作处宣传干事邵帅、中国石化宣传工作部新闻处处长阎慧蓉、航天科工新闻中心副总编辑郑贵来、南方电网传媒公司新媒体运营主管林丹丹、国家电网英大传媒数字媒体中心主任助理王志、中广核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高元勋、中国联通新媒体主管王玉君、中国移动综合部新闻中心项目经理高燕、中铁大桥局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赵志刚10人,凭借扎实的业务素养、勇于实践的创客精神、影响广泛的创新成果当选“十大新闻创客”。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名誉会长冯并在致颁奖词时表示:“他们虽不是专业记者,但有着专业记者的新闻敏感。他们的新闻情怀与职业素养,让他们从幕后走向前台。他们融入国资国企改革的大潮,用电脑、手机和温热的镜头,记录我们所处的时代与火热的行业生活。”

中国海洋石油报社记者李佑坤,工作14年来,经常随工作人员在南海进行深海油气开发作业。他的作品《中国首用水下机器人在南海3000米海底插国旗》(微博),获得“国企好新闻”双微类一等奖。他说,“国企好新闻”激励他不断探索更活泼、更接地气的新闻报道形式,让更多人了解神秘的海洋石油勘探。

徐可是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新闻中心员工,他的微信作品《或许这是世界首部特高压铁塔组立全过程的视频,你绝对没见过》获得双微类二等奖。他说:“那次,我随一线电网建设者在野外食宿十余天,记录特高压铁塔组塔全过程,没想到能在这么高的平台获奖。”

回应公众关切

这些优秀作品,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详实的数据、生动的故事,向民众展示了国资国企发展成果,展现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新华社记者华晔迪采写的《以市场化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全民财富”——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回应六大关切》,通过平民化视角,将宏观国企改革与百姓微观生活相结合,答疑解惑,回应了民众关心关切,获得本届“国企好新闻”文字系列报道类一等奖。

获得文字评论类最佳网络人气奖的作品《售电侧要改革,电网企业该咋办?》,作者郭金柱是来自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公司的员工,他从电网企业的角度,由浅入深地探索在售电侧改革这一大背景下,企业应对及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机遇与挑战……这些优秀作品从微观处入手,解析宏大主题,为国企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通过推介优秀作品,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传播国企正能量,对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国企改革发展,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从参评作品中看到,在国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中,品牌建设与品牌传播的力量日益凸显。”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陈刚教授评价说。

未来如何更好地发现、推介“国企好新闻”优秀作品?夏庆丰提出了三点期待:一是紧紧围绕国企改革发展,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二是紧紧围绕“国企好新闻”,做好大文章、传播好声音。三是紧紧围绕推介活动,发现好新闻、培养好记者。

国资委新闻中心以优秀作品推介为契机,还发起了微公益捐书活动,获奖作者和各界代表捐赠图书437册,以此作为对公众的一种人文互动。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