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修复竞标拼块头 地方政府亟须补短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季辰
王利博制图 |
中国的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是联合国13个贫水国中的一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十二五”到“十三五”,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治理水污染、发展水环境修复行业的呼声越来越高。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魏源送博士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幅员辽阔,水环境修复压力和需求都比较大,政府和各界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我国水环境得到修复应该不会超过30年。”
行业发展须因地制宜
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在水资源保护、科学利用、大力发展再生水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各国发展来看,水环境修复,是不可逾越的历史进程。美国1960年时,水污染严重,历经30年左右,完成水环境修复。
中国东西部发展不均,30年的历程中,项目能否扎实落地至关重要。发达的东部地区,河道治理往往能够吸引大量的金融资本和技术企业,项目方选择范围大,项目落地快。而水污染同样严峻的西部地区则显得有些乏力。魏源送认为,水环境修复,是一项需要长期投资和运营的项目,需要大量稳定的资金支持,PPP项目的特点是,企业要在这其中找到成本与盈利平衡点,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迟缓,项目前景令很多金融财团堪忧,水修复PPP落地堪忧。
在魏源送看来,这就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地域特点,也就是业内反复强调的“搞PPP要因地制宜”。经济发达地区,水修复行业可以快速实现行业市场化,凭借实力赢得金融机构的青睐;相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则需要政府的引领和帮扶,如果政府有“基金”项目,再加上“杠杆机制”、税费减免等政策优势,那么就会吸引金融资本的进入,就能够实现欠发达地区水环境尽快修复。
今年海口市6个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落地引起业界广为关注。项目治理总投资37亿元,PPP模式吸引了包括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50多家企业参与竞标,项目从过去追求时效,转变为注重效果。魏源送告诉记者,如今PPP项目,不仅青睐资金雄厚的大企业,更关注企业的技术、经验等方面。虽然水修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资本驱动型项目,但是如果某家企业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都具备优势,那么这家企业就更容易拿下这个项目。
企业帮政府找“病因”
随着行业发展,项目的整体打包是PPP项目招标的发展趋势。魏源送告诉记者,企业能否帮助政府找准“病因”最为关键。PPP项目中,无论是单体项目还是整体打包,均各有利弊。
单体项目通过对流域内的各个水环境,分别采用PPP模式运作,从前端的污水处理,中端的管网升级改造,再到后端的园林景观设计,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这种形式能够吸引一大批在单一领域技术实力过硬的企业参与,他们看重的是项目回报、风险机制明晰,但如果项目缺乏顶层设计,也会导致项目间不能很好地协调,不能使资源共享,导致多次重复投资,甚至使项目周期越拉越长,成本与回报平衡失调,严重的则会形成烂尾工程。
整体打包项目的优势便可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项目通过统筹规划,各环节专家商定的整体设计,使整个流域各环节形成灵活的联动机制,只要有充足的资金保证,项目推进就可以高效推动,实现水体综合治理。大型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有机会并购具备纵深领域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而投资方也更青睐于这样能够包揽多个项目的大公司,政府也在其中明确了责任各方,更省心。
但是由于这种方式对企业的技术、产品线要求很高,在招标过程中容易出现无人竞标等困难,但是整体打包之所以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还是因为它的运营方式与水环境修复要求的流域整体性一致。
相应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目前正是中国环境修复行业飞速发展时期,这一领域的大企业、创新企业不在少数,技术虽然有一定的“洋血统”,但是也被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看中。但是国内的PPP项目落地稳健的并不多。
鉴于水环境修复项目长线发展的特点,魏源送强调,之所以出现类似“撂挑子”现象,就是因为,PPP项目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此外地方政府一般对项目概况把握得很好,但是在实施细节方面缺乏专业知识,有时“乱点鸳鸯谱”。不过政府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第三方监管行业的快速培养,都在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提到的海口水治理项目中,中标海口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是由控股企业和被控股企业组成的联合体,这格外引人注目,控股企业是一家综合实力雄厚的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之一,被控股企业在河湖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修复领域拥有专业技术,它通过与中科院植物所、北京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机构的合作形成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水环境治理的研发平台,具备多年的地表河湖水体治理实践。
联合体竞标的成功,正是双方在市场、技术方面相互弥补,使得项目前景扎实有效,可信度毋庸置疑。专家认为这种“航母战略”将成为未来环境修复PPP项目竞标的趋势,因为大型综合环境服务商拥有丰富的市场、金融资源,但缺乏纵深领域的技术实力,而后者正是中小企业所具备的,实力上的错位差距,让他们不再单打独斗,联合体——这种商务模式的转型升级,不仅有助于PPP项目中标,同时为后期环境修复效果大大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