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发展快产业化难
目前新材料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速达20%,但产业化难瓶颈犹在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郝帅
石墨烯纳米等新材料将催生千亿级市场 |
随着新材料“十三五”规划出台的日益临近,新材料行业从政策、企业、资本等各个方面都开始厉兵秣马。据了解,新材料“十三五”规划将从升级基础材料、发展战略材料、遴选前沿新材料三个层面对国内新材料产业未来发展做出具体规划。在政策暖风吹拂之下,产业界和资本界对于新材料的热情也日益高涨。
有消息指出,“十三五”规划中新材料将有望配合环保、新兴信息、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同时业界已达成共识,新材料行业在“十三五”期间将持续高速成长,部分子领域已经或即将实现突破。目前,国内新材料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速达20%。
政策红利驱动
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新材料是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一直以来,我国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众多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措施。
多个消息源显示,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将从升级基础材料、发展战略材料以及遴选前沿新材料三个层面出发,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作出细致规划。其目的是促使我国新材料产业整体升级,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奠定产业基础。同时通过新材料升级,加快钢铁、有色、石化、轻工、建材、纺织等基础制造业向产业中高端迈进,并为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寻找后续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事实上,作为“中国制造”的重点,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对于新材料产业的利好政策一直层出不穷。“十二五”期间,不仅中央制定了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北京、黑龙江、广东、湖南、山东等多个省市也相继出台发展规划和专项政策,鼓励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中央及地方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实施,使得新材料产业规模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由2010年的6500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2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速保持在25%左右,关键新材料保障率上升到70%,远超多数发展中国家。
产业前景良好
相关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国际性强等特点。另外,新材料产业的外溢性极强,辐射范围极广,往往带动其他行业和领域随之发生变化。他说,新材料细分的超导材料、石墨烯、液态金属等25个行业中,大多的年产值在百亿元,其中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关的3D打印、传感器首当其冲,发展市场空间高达万亿元。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相关人士认为,新材料领域产业前景良好,石墨烯、3D打印、超导等前沿材料的快速发展,则有望在未来继续催生出千亿级别的新市场。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新材料产业涉及制造业和国民经济中的众多部门,其发展不但会促使基础材料产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将对“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政策层面利好频出,资本方也开始频频对于新材料行业做出正面反应。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在存量博弈格局下,“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有望于近期公布”的消息有望催化新材料板块活跃。一家已经产业化的新材料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已经能感觉到资本对于他们越来越感兴趣,由于远景十分美好,甚至有一些资金已经摒弃赚“快钱”的想法,愿意与新材料企业共同成长。
瓶颈依旧存在
在采访中,多家新材料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国家对于新材料产业非常重视,前景也非常良好,但新材料行业依旧存在政策引导不够、技术产业化难等瓶颈。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一林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石墨烯产业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关键性技术和成套装备亟待完善;材料应用开发严重滞后;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百强企业很少参与石墨烯材料制备和应用;有关石墨烯的技术标准和公共平台亟待建设;一些企业热炒概念,忽视知识产权建设和保护,有碍产业良性发展等等。
唐一林还建议,国家应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石墨烯材料生产与应用协调发展,“应沿着产业链组建‘一条龙’的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开展石墨烯首批次应用示范,推动下游应用发展。完善标准体系,组建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强化公共服务。同时尽快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国家级检测检验中心,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一位新材料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新材料行业的发展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炒作概念,技术是新材料企业的看家本领,现阶段很多新材料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离产业化有一定距离,而从技术到产品进入市场这个过程往往非常漫长,要以10年为单位才能实现。企业一定要结合多政策、资本、技术等方面力量踏踏实实做足内功才能真正在新材料产业内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