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养老市场等待开发 更多“聪明资本”在此逐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墨青
“2015年后,养老产业将会替代房地产产业或成为中国第一大行业,成为中国新的超过10万亿级的超级大产业。”财经作家吴晓波此前预言。
不可否认,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调整期,养老产业作为大健康主题的细分领域龙头,将迎来十分确定的发展机会,但目前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十年后将成第一产业
据了解,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0.5%,已经超过国际老龄化标准。而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据将激增至2.6亿。二十年之后,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并长期保持4亿人的规模。
老龄化社会来了,养老产业的“巨型市场”也已形成。
据悉,养老产业主要包含养老服务、养老地产、养老金融与养老用品四方面。不过,由于我国的养老产业尚处发展早期阶段,目前并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以养老地产为例,目前纷纷遭遇开发成本高、融资渠道相对有限、对开发商资金和经营能力要求较高等现实难题。
基于此,近年来,我国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
2015年11月,国务院的一个常务会议,决定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更好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出台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鼓励养老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当然,“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养老作为“健康中国”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
养老行业的光明前景毋庸置疑,但另一方面,养老产业目前却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因此,有专家预测,养老产业真正爆发大概需要近10年的时间。
三大模式需平衡
就目前来看,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模式分为三种,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
有数据表明,在我国,这三种养老模式的占比分别为96%、1%和3%,也就是说,居家养老占绝对主流。对此,专家表示,未来的居家养老将会大幅带动社区养老的发展,这部分市场将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根据多地发布的2015年“9073”养老规划(90%家庭自我照顾、7%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机构养老)来看,机构养老的3%保持不变,而社区养老的比例已从原来的1%上升到了7%,再加上增量的老年人口,这为社区养老带来了大量的市场空间。同时,根据2015年的各方政策来看,社区养老将会加速发展。
三大模式也由“一支独大”慢慢向后两种模式倾斜。以北京为例,2015年下半年,《北京市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实施办法》、《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入住及评估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三个配套文件纷纷发布实施,北京市的公办养老机构将逐步实现民营,同时,加大对社区养老的支持力度。
在所有的养老模式中,吴晓波同样对社区养老模式最为肯定,“这种模式跟老人现在的居住和生活场所能够保持一种常态化的状况,毕竟,老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老朋友,这是中国老人沿袭了几百年、上千年的根深蒂固的一种生活方式”。
吴晓波表示,在养老产业未来十年之内成为一个中国最大产业的过程中,将会有无数多的资金、无数多的聪明人、无数多的商业模式进入到这个领域。
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中国养老产业存在三大瓶颈。”北京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乌丹星曾分析认为,首先是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不清楚,所以大家都在观望,如果金融市场不开放,资本不愿意进入。其次是模式问题,做养老健康的企业多在亏损,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投入的资金受到政策和机制的制约,同时要对接很多的部门。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问题,从事养老健康产业者一定是专业人士,如果没有职业通道和规划,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据悉,老年人消费能力必须有充足的养老金支撑,但我国目前基本养老金结余只有3.4万亿元,仅占我国GDP的6%,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基本养老金待遇较低,目前替代率水平在45%左右,长期来看,受制于人口老龄化,现行养老金体系如果要保持收支平衡,养老金替代率还可能进一步下降。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养老金待领取额平均为2200元/月,北京最高为3050元/月。然而,从目前养老产业,主要是养老机构的收费来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中等条件的养老院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的每个月收费平均接近3000元,二线城市一般接近2000元,如果是失能老人,费用还要上浮50%—100%。也就是说,老年人的养老金水平仅仅勉强支撑现有的养老机构费用。
随着老年人工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加之养老产业自身稳定持续的特性,该产业将逐渐受到相关资本的青睐。另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到2030年有望达到22万亿元,产业前景非常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