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一煤独大”格局 新能源领跑神木县域转型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剑波
提起神木,人们不禁为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而赞叹。作为资源型地区,神木县煤炭资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然而,以传统煤业、煤化工企业为主的神木经济遭遇行业“寒冬”,这正在倒逼政府向着转型升级之路思考。如何调整县域经济的结构,资源型地区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用什么来支撑神木后煤炭时期的发展?带着这些问题,《中国企业报》记者近日在神木进行了走访和调研。
神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斌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在全国经济下行、能源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神木县政府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规模与质量并举,全面发力“二次创业”,加快转型,着力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在多元发展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形式,逐渐破除神木“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
新能源“风光”无限
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神木县,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是陕西省风力资源和光照资源最好的区域,神木县在传统能源深度转化利用的同时,已经向新能源领域迈进。其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为主,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发建设大型风电场。为充分利用神木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神木县先后引进中国国电、中国华电、中国华能、中电投、陕西光伏等众多国家和地方大型电力企业,积极开发低碳环保绿色新能源。
王斌表示,神木县在实现煤炭产业高效绿色安全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提升兰炭、电力、化工、载能、建材等传统产业。同时加快壮大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农业、养殖业等接续产业,并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形成接续产业和新兴产业“雁阵式”跟进的发展局面,在多元发展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形式,逐渐破除神木“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
神木县发改局副局长张智林告诉记者,国华陕西风墩梁电场一、二期99MW 风电项目已并网发电,三、四期99MW 风电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五、六期200MW 风电项目以及大柳塔镇、中鸡镇光伏项目前期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当中。该公司至2015年底项目并网发电量达到300MW,2020年有望达到1000MW,实现百万新能源基地的建设目标。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考虑到“十三五”期间稳增长压力仍长期存在,发展清洁能源将成为我国应对污染问题的主要抓手,相关投入有望大幅提升,光伏、生物质以及风能发电等领域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神木县委宣传部舆情科科长王振军说,如今在陕北长城横跨的神木地区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一座座迎风旋转的风力发电机和一排排整齐的晶硅板成为塞上能源古城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科技成就
现代农业新发展
近几年来,根据农业发展现状和区域地理优势,神木县明确了“北部草滩地节水农业综合经济区、中部丘陵沟壑现代化种养经济区、南部黄河沿岸红枣为主特色经济区、城郊矿区棚栽蔬菜和食品加工经济区”四大农村主体功能区。2015年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了“6884”高产创建活动,同时实施了市级玉米、马铃薯、小杂粮“三个百万亩”高产集成技术推广及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把示范园(区)和一村一品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抓手和打造农业精品的载体,推广和实施了“一区十园二十村百社”建设。
神木县发改局主任刘志荣说,神木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确保供给,打造精品,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力推进神木农业现代化。
文化旅游打造新名片
神木文旅集团副总经理杨增平告诉记者,神木县有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是首选对象。一方面,旅游文化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吸纳劳动力数量大、劳动力转岗适应快的特点。其不仅自身可以成为大产业,而且辐射范围广,能带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共同发展,对推进神木县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都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成为煤炭产业的接续产业之一。另一方面,旅游文化产业是低碳产业、不冒烟的工业,其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符合目前产业发展的方向。要用新的眼光、新的思路,高瞻远瞩,大手笔规划、大包装招商、大气魄开发。要把旅游文化产业定位为神木县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和煤炭资源枯竭后重要接续产业,打造全国旅游文化强县。
神木县县长封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通过深化改革能源化工主导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非煤产业,使现代特色农业、物流业、金融业、新能源、旅游文化等产业成为神木县推动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走出一条具有神木特色的多元化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