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4版:品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4版            品鉴
 

2015年11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翰墨书春秋 墨谱“丹青恋”

——品鉴书画家林和风作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刘迪

林和风原名林茂才,广东高州人,1965年生,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高级美术师、“粤西风情”国画奠基者、“和风雨点皴”国画技法创始人、“和风三养”书法创始人、广东省高州市第九届政协委员。曾得中国画坛重要流派“新金陵画派”的中坚推动者和组织者国画大师亚明、幼年师从齐白石的齐派重要传人娄师白等亲自授艺。能诗词、对联、篆刻,擅书法、绘画

林和风,一位踏遍大江南北寻访名师,孜孜不倦,只为练就更深技艺的勤奋学者;一位才华横溢,推陈出新,只做独树一帜技法的创始人;一位情植故乡,寓情于景,只用艺术语言倾诉心扉的艺术家。“人磨笔,笔磨人”,和风先生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苦学不倦,创新不止,逐步成为蜚声内外的书画家。

粤西风情,墨洒故乡的情愫

20多年前,为了生活与理想林和风离开了那片养育他的粤西山村。至今20多年过去了,那片苍笼的土地仍深深根植在他心中,成为挥之不去的浓郁情结。

崎岖的山径,苔青的老井,古旧的大门,剥落的泥墙……故乡如诗如画的山情野趣总是在安静的时刻撞击先生的心扉。于是先生不停地往返于记忆与现实之间,收集、记录、改造、创作,用他别具一格的艺术语言去表述他的恋家之情,倾诉家乡六、七十年代带给他的喜怒与哀乐。几度春秋,先生的艺术记录融会成“粤西风情”画作。

对于粤西山村特有的风貌,先生认为用“点”这种艺术语言来表达是最适合不过的。像雨点一样洒落的水墨,能更形象地描绘出长满矮灌丛的粤西丘陵的清新与脱俗。所以大部分的粤西风情画作都会含有先生自创的一种绘画技法“和风雨点皴”。这是极有特色的一种绘画技法和颇具诗意的一个名字。

先生的粤西风情画作以写实的形式美为主。如作品《老井》的石井,《遗忘的角落》中的破罐,《昔日的豪门》的烂门,这些精细的刻画都是以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但写实通常会让人感到生硬,所以作品《老井》中的枝叶,《遗忘的角落》中的竹林,《昔日的豪门》的土瓦,先生都以写意手法来表现。自然、巧妙的虚实结合让画面统一协调,这是先生一贯的自然和谐美作画风格,亦是他造型艺术的不断追求。《人间正道是沧桑》、《破壁上的豪言壮语》、《最底层的生命力》……这些画作都是粤西地区六、七十年代社会风貌的一种写实与记录,让我们感知一个画者对生命的理解和深层思考,也让我们看到了先生的书画艺术在传承地方历史文化上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和风雨点皴,

自创独树一帜的国画技法

和风先生说自己天生就是画画的,而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二哥。小时候每次看完村里放的电影,先生就会躲到一边把影片里的英雄人物照着二哥的模样描画出来。

先生还跟笔者提起了一个他学画的小故事。上世纪90年代,先生曾在一家酒楼做美工工作,一酒楼的陈老板见他天赋颇高就预言他会成为名家,不惜代价培养了他4年有余。当时国画大师亚明、娄师白等来到酒楼,先生便在那时向他们学习了画艺。几年磨砺,先生画艺突飞猛进。

一晃二十年,先生心无旁骛的钻研为书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风格上基本丢弃了前人的条条框框,凭着自己对书画艺术不离不弃的执著,实践和摸索,自创出独树一帜的“和风雨点皴”国画技法。

据先生解析,“和风雨点皴”这种国画技法是以点的形式为主。大面积的像雨点那样的水墨洒落于宣纸上,点积成形,可更形象地描绘出一些长满矮灌丛的山壑。手法有点类似于传统国画里面的点苔。运用这样的技法可使山壑更加清新与壮丽,《山峰层叠天外天》、《高一瀑》、《桐动秋风》这些作品都是很好的代表。

对待自己的作品,先生就像对待自己的恋人一样,眷恋依依,可以彻夜不眠不休地琢磨,仿佛永远也不会疲惫。正是因为这种深沉的爱恋,才使他在书画和创作上不断探索,不断飞跃。

和风三养,

与自然相糅合“养眼、养心、养生”

林和风的爷爷是民国时期的一名团级军官,所以那时他家里会有不少别家难得的书籍,也有不少写有书法和绘有图画的屏风,长期耳濡目染,先生便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刚上小学的时候,先生就能用瓦块在村里的土路上挖出“中国共产党”几个大字,村里的乡亲们都叫好称奇。后来先生从事了多种工作,像电影院的美工、酒楼的美术指导等,一路走来先生都没忘记自己的爱好,在书画上面他一直很坚持和勤奋,先生认为天分其实也就是勤奋,没有勤奋,再好的天赋也会夭折。

先生还是个喜欢思考、总结与创新的人。在对传统书法不断地探索中,先生把书法字体里的楷书、行书、隶书、篆书混合在一起书写。三十余载苦练,先生已能将这些字体自然和谐地糅合在一起,独创出了别具特色的“和风三养”书法,既养眼养心又养生,从此先生便自号“三养散人”。

现场观看先生挥毫“和风三养”书法,行云流水中蕴涵着飘逸大气,可以说是字里有画,字如画。他可以把“海纳百川”的“海”字化做无边的海浪,把“茶道”的“道”字化做茗气般缥缈,仅此,我们仿佛就已看到辽阔的大海,嗅到了氤氲的茶香。

先生表示,世间万物正因为变化才能推陈出新,书法也不例外。“和风三养”书法注重于字体架构的变化,加强线条美,虽无固定形式,但有基本变化法则。书法是一种以观赏为主的艺术,如果没有合理的变化法则就会变成涂鸦或没有生命力的符号。古“兰亭序”以心情而书变,而“和风三养”书法则以书中诗意及字意而变书。如豁达开朗的字句,在行笔中字体线条会随之变得洒脱;豪迈大气的字句,在行笔中字体线条会随之变得粗犷有力。再如道字见路,竹字见叶,刚字似铁,风字生风,水字见柔等等。这样的形神兼备正是“和风三养”的书法内涵所在。

“和风三养”书法的章法特别讲究平衡与重心。先生认为,只有掌握了平衡与重心才能书写出千变万化而又自然和谐的意境,只有这样的意境才会令观者赏心悦目,进入养眼、养心到养生之境。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