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2版:东方视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2版            东方视界
 

2015年11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东方文化 促进知行合一

东方地毯追寻民族地毯发展历程,发现中国地毯新丝绸之路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玲玲

在东方地毯集团董事长韩洪亮看来,地毯文化折射着丝路文明、折射着民族气质,不同地域产生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和装饰风格,通过地毯的灵魂和地毯人的精神,体现着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毯”之文明

2000多年前,中国汉代张骞出使中亚,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随着古代航海业的不断发展,中外之间的海上贸易运输日益兴起,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渐形成。因为交流、融合、重塑和升华,在丝绸之路的引领推动下,世界开始了解中国,中国开始影响世界。作为丝绸之路的一种重要图腾,“地毯”无疑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因此,为了探寻民族文化元素,追寻民族地毯发展历程,东方地毯深入新疆、青海、西藏、宁夏、内蒙古等西北一线市场,发现了一条属于中国地毯的新丝绸之路。

我国有着悠久的制毯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3000多年以前;有实物可考的也有2000多年。它始于西北高原牧区,当地少数民族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利用当地丰富的羊毛捻纱,织出绚丽多彩的跪垫、壁毯和地毯,由于维、蒙、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创造,并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东各国互相交流,逐渐将地毯铺设视为一幅画或艺术品,追求空间美与自然美,形成了卓越的古代中国地毯艺术。

在东方地毯集团董事长韩洪亮看来,地毯文化折射着丝路文明、折射着民族气质,不同地域产生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和装饰风格,通过地毯的灵魂和地毯人的精神,体现着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与沿线地区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韩洪亮称,“通过新丝绸之路,我们不仅欣赏到了一路沿途的风景,各民族生活面貌,也全面了解到了由地毯记录的历史与文明。地毯要保持永恒的生命力,就必须张扬文化魅力。今后,东方地毯可能会再次进行‘新丝绸之路万里行’,在沿线地区与国家留下属于东方地毯自己的名片,传承地毯文化,促进知行合一。”

新疆地毯:

图案繁谨,花色烂漫,被英德美等国博物馆珍蒇

新疆是古时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历代东西方的使者和商贾们,穿梭往来于塔里木盆地和天山南北,而新疆地毯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早在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民丰县汉代精绝国古址的木棺内,发现了东汉地毯残片。其后,相继出土了西汉晚期地毯残片、汉代地毯、北朝时期地毯等文物,这些考古案例已足以证明,在中国地毯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今天,新疆地毯仍是新疆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人民的一种传统文化象征。由于新疆地毯的图案更具有古老文明的艺术特点,无论式样、图案和色彩均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以原料上乘、质地细密、绒头密集、毯面薄平、图案繁谨而著称。品种繁多,花色斑驳烂漫,主要有艾的亚鲁式、伊朗式、恰奇玛式、阿拉尔式等,大都花纹对称、整齐,线条粗犷,对比色彩强烈。就用途而分,有铺毯、挂毯、座垫毯、拜垫毯、褥毯等。新疆地毯还是精美的艺术品,给人以浓厚的兴趣和高雅丰富的精神享受,被誉为“新疆东方式地毯”或“东方高级手工地毯”。至今,在英、德、美等国的博物馆和一些私人收藏家中,还珍藏着不少新疆地毯。

西藏地毯:

植物染色,手工捻线,世界三大名毯之一

西藏地毯主要是仿古毯,与波斯地毯、土耳其地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据史书记载,西藏地毯的历史始于文成公主。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包括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在当时,地毯是皇室贵族使用,且文成公主的闺房当然也是少不了的,房间内习惯用地毯后,不管搬迁到哪里都是不可以没有地毯的。所以文成公主在嫁到西藏之后要西藏人民学织地毯,且那个时候西藏人民怎么教都教不会地毯的编织工艺,才独创了长毛旺丹地毯工艺,随后才有了现在人们看到的西藏古董地毯的编织工艺,拉杆工艺织做地毯。

藏毯的原料是选自藏北高原的优质羊毛,植物染色,手工捻线,织法独特,经艺人的精心编织而成。它柔软、耐用、美观、大方,又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对生活在高寒地区的人们隔潮御寒、保温取暖有重要作用。此外,藏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佛八宝、暗八仙、国王七宝等。表现形式以传统式为主,还有自由式、龙凤式及随品种形式不同的构图形式。色彩表现方面尤为丰富,颜色艳丽、纯度高、对比强,色彩构图穿插灵活,与藏族建筑彩画的装饰风格一脉相承,使其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其品种包括地毯、炕毯、坐毯等。它是在藏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汉族、印度和尼泊尔宗教艺术精华,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藏族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品。

内蒙古地毯:

中心团花,夔龙回纹,赢得马可·波罗赞叹

早在13世纪,内蒙就开始生产和使用地毯。据《后汉书》九十乌桓传记载,“妇人能刺韦作文绣,织蚝氍(音驴曷)”;注引广雅:“蚝氍,励也”(音计),是一种毛织品。从蒙古诺颜山匈奴人的坟墓中也发现了毛织品。这些是我们所知道的北方民族最早的地毯了。“辽代在北京建都后,地毯就成为宫廷里专用铺设品”。到了元代,地毯的图案和制作更为精美。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大都(今北京),就惊叹元代宫廷铺陈着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毯,那可能就是大都或哈剌和林宫府匠师制作的。明、清时代,西北民间地毯开始兴起。

内蒙古地区地毯品种目前已有仿古、机拉洗、机抽洗,天然色、哈达毛、汉宫、杂毛、丝毯、盘金毯、艺术挂毯等十种,地毯是用羊毛线结独立的系在棉织经纬线上,而织成的精美的手工艺品。地毯在室内的布置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民间常用的各式长方毯,则大量应用夔龙纹、从团花、花边以及角隅图案,全是直线构成的草龙拐子的适合纹样。在构图上,大多是中央有圆形团花,以夔龙纹为多,四边围绕二至三道花边,有一道为主,装饰草龙间花。花边和中心团花之间的四个角隅,设四个形夔龙拐子。中心团花,角纹和花边,经常是夔龙回纹、云纹等,纹样适合变化。这些形式特点是古老的蒙古族绣花毡和家具装饰的传统形式,自然被地毯的形式所吸收。在色彩上,主要以蓝、黄、驼三色为基调,间以紫红、白、黑等色。黄、蓝色应用最多,既对比,又协调,所以外国的收藏家们又称之为“中国的黄、蓝毯”。

青海地毯:

绒毛丰满,坚固耐用, 使用年代越久光泽度越高

青海生产地毯的历史悠久,是全国最早生产的地区之一。据《纺织史话》记载:1960年在青海省都兰县发现的古代建筑遗址出土一块“8”字扣毛毯残片,距今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东汉时,青海湖地区已流传栽绒地毯的编织工艺。

青海地毯采用的是驰名中外的“西宁毛”经过加工精制而成,工艺独特,毯面绒毛丰满,坚固耐用。青海地毯看“西宁”,作为青海地毯的代表“西宁毛”地毯,其是以青海藏系羊的羊毛为原料,此种羊毛纤维长,拉力强,光泽亮,弹性好,是生产地毯的优质原料,经过精细做工,具有坚韧耐磨,富于弹性、质地柔软、光泽晶亮等优点且使用年代越久,光泽度越高的特点。

宁夏地毯:

做工精细,色彩鲜亮, 拥有不同凡响的收藏价值

宁夏地毯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编织的手工地毯。在收藏界,“宁夏毯”与“新疆毯”、“波斯毯”一起并称为“最值得收藏的三类地毯”。据《宁夏通志》记载,宁夏古毯的迅速发展正好也是在明末清初。那时正是阿拉善定远营的建立和藏传佛教在阿拉善大规模建设的繁荣期。定远营的建设和寺院的兴建,吸引了大批手工业者云集于宁夏,办起各种手工作坊。其中以地毯家庭作坊数目最多,并以寺庙用毯为主。至今,在阿拉善左旗北寺(福因寺)里还存有部分嘉庆年间的地毯、柱毯、禅毯、靠垫、门帘毯等宁夏地毯,被地毯业界誉为“宁夏毯之宫”。

“宁夏毯”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原料采用宁夏独具特色的滩羊毛。滩羊毛细度、长度搭配均匀,底绒丰厚,光泽自然,因而在明清时便被作为贡品大量运送到朝廷和寺庙。宁夏地毯图案设计独具风格,木红色和大黄、蓝色、深驼色是宁夏毯特有的配色方法,由于做工精细,色彩均匀鲜亮,质地优良而成为了宫廷、寺院、贵族专用毯。在收藏界,宁夏地毯因出身高贵,含绒度高、纯植物配色、手纺制作工艺决定了它们在地毯收藏界中拥有不同凡响的收藏价值及巨大的升值空间。如今在民间,想看到一张完整的宁夏古毯几乎不可能,大部分宁夏古毯握在北京、广州的藏家手上。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