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书法家”刘建武为时代挥毫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张文
“红色书法家”刘建武为时代挥毫
刘建武
1959年出生于陕西华县,1978年入伍,现任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高级编辑,大校军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副主席。多次举办个人专题书法展,其中,创作的《金龙腾飞盛世鸣和》被文化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神舟八号发射中心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选定为搭载神舟八号宇宙飞船书法作品。其书法作品在国内外书画大赛中多次获奖。
在书法界,军旅书法家刘建武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红色书法家”,因他的书法作品多以高唱主旋律、歌颂部队和边防战士为主题。
为使书法作品贴近战士的情怀,富有鼓舞力、战斗力,并有较高的欣赏和品读力,刘建武在书法的幅式、字的大小体势、笔墨的干湿燥润、线条的跳动、书法表达的联觉效应、书法内容的文学色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他认为,书者必须要有明确的思想目标,并投入饱满的情感进行创作。因此,刘建武在创作时总是有感而发,笔随情动,墨因感发,雷厉风行之间书就激扬文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名人名家书画邀请大展、“和谐杯”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以及“岳安杯”国际书画名家精品展中分别荣获金、银奖。作品被选入《中国书画博览》、《全国中青年书画精品集》、《全军廉政文化书画精品集》、《中华名人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书画精品集》、《加拿大中国美术馆书画藏品集》等几十种书刊中,2010年出版由中国艺术画报主办的《中华传世名家刘建武书法作品集》。其作品被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以及外国元首和政要收藏,还被中央党校、中纪委、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国防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西北大学、中央电视台、钓鱼台国宾馆、总政沙河培训基地、国土资源部培训中心等数十家单位,以及美国、日本、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书法研究机构收藏。
他的作品既体现出军人特有的阳刚之美,又带着一股与时俱进、乐观向上的蓬勃朝气,深受官兵的喜爱。如今,无论是在祖国最南端的南沙哨所,还是在海拔4000多米的边防哨所,都留下了刘建武的书法作品。书法作品还被悬挂或铭刻在泰山、华山、少华山、桐柏山、北京玉泉郊野公园等数十处风景名胜之地。他为多种报刊、杂志题写刊名,为中央电视台及地方电视台多部(集)电视专题片题写片名。新华网、新浪网、《中外艺术名家》、《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等数十家网络和报刊专门对其书法艺术作了介绍。
“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让长期从事军旅创作的刘建武深有感触。
“文艺与人民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生命联系,这是一根永远剪不断的情感脐带、文化脐带和历史脐带。”刘建武说,作为一名部队文艺工作者,只有仰望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同时扎根于中国大地,扎根于部队的火热实践,我们的书法作品才能写出中国气势、渗透中国力量。为时代作画
书法,作为有普遍影响力的艺术活动,在部队文化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党中央提出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下,书法艺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部队的书法艺术创作者,更应该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讴歌主旋律,歌颂当代中国发展步伐。”刘建武认为,只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才能成为党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坚实的堡垒,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卫士。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刘建武以健康向上、激人奋进的作品内容,为保持我军性质与本色,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宣导;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为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产品;为我军政治思想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这是刘建武在进行书法创作,特别是军旅题材书法作品创作时,反复思考的课题和践行艺术创作的标准。
在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慰问边海防部队战士活动”发起时,刘建武连夜精选了数十幅作品,亲手交给了节目组的负责人,嘱托他们将自己的心意带给那里的战士们。
在祖国最南端只露出海面一块礁石的南沙哨所,战士们挎好钢枪,小心翼翼地展开洁白的纸张,为防止海水打湿,就将书法用手按在礁石壁上细细品味。随海风飘动的纸与字,像海天之间翱翔的信天翁。挺拔、雄健的书法在如铁的礁石之上是那么耀眼与亲切。这应该是在祖国最南端、最特殊、最有意义的书法展了!
在中央统战部、北京红十字会发起的“同心共铸中国心西藏行活动”中,刘建武的作品,被带上了海拔4700多米的边境哨所。“志若长虹”的书法横幅,挂在哨所文化活动室的墙上。战士们说:“刘老师的字,抒发着我们的精神,写出了我们的情怀。”
多年来,刘建武以自己的创作激情和书法精品,认真履行自己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解放军战士,一名书法艺术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军队而讴歌,是我的幸运。”刘建武说。“红色书法家”
书法家刘建武因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在当代中国书坛正渐露头角,日益受到人们的热捧。其作品又多以高唱主旋律、激人奋进、围绕部队和边防战士为歌颂主题,被人们及书法界人士亲切地称为“红色书法家”。
作为艺术创作者,其世界观的取向,直接作用于作品的表现内容,对观赏者的思想意识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建武作为部队文艺工作者、受党及军队培养教育多年的军队媒体人,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对党的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对人民军队有着深切的挚爱。
因此他在书法创作的初期,就将着眼点放在了颂扬党的光辉业绩和祖国的繁荣进步、颂扬铁血军魂和华夏民族大美博爱这个宏观主题上。在他的作品中,见不到那种无病呻吟的缠绵及模糊零乱的意念,或是食古不化、苍白的抒情。表现的是一种战士特有的阳刚之美、一种浓厚军队气息的团结活泼之美、一种与时俱进的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即使作品内容体现的是春风杨柳样的柔情,传达给人的,却也是高山流水般的豁达与真诚。
刘建武曾说:自我从军那一刻起,党就发给了我两支枪,一支是杀敌的钢枪,另一支就是战斗的毛笔。他要用自己的书法艺术作品,把党和国家以及祖国人民对部队的关爱传达给战士们,用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力量,鼓舞他们的士气,活跃他们的精神生活,尽自己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一份责任。
部队战士对书法艺术都是情有独钟的,因为书法有中华民族独有的那份潇洒的谦谦君子的风度,可放歌抒怀、可激昂战斗,不因人而适、不因学问高低而取,只要你会写中国字,它就会为你铺就展示自己内心世界和情怀的舞台。黑白分明、有时剑拔弩张、有时百般柔肠,能充分彰显战士的风格。为使书法作品贴切战士的情怀,富于鼓舞力、战斗力,并有较高的欣赏和品读力,刘建武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刻苦的努力与钻研,在书法的幅式、字的大小体势、笔墨的干湿燥润、线条的跳动、书法表达的联觉效应、书法内容的文学色彩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他认为:书者必须要有明确的思想目标,并投入饱满情感的进行创作。为书法而书法的作品是机械的、没有情感的,是不能打动人的,也是没有战斗力的。因此,他创作时总是有感而发,全神贯注,笔随情动,墨因感发,雷厉风行之间书就激扬文字。“战士是最好的老师”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当前的文艺创作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对此,刘建武感触颇深,他认为,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
“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创新行为,是一项耐得住寂寞的劳动,是一个需要凝神静气、反复揣摩、精心打磨的过程。”刘建武说,纵览文艺创作洋洋大观,凡是总书记所说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高峰”作品,无不直面现实、贴近生活,是“从泥土里开出花来”的作品。
多年的军旅生涯,以及对部队基层生活的深刻体验,使刘建武对战斗生活在边远地区,特别是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边海防哨所的战士们,更多了一些关注。
战士们那种不畏艰难困苦,奋勇拼搏,甘于奉献,一心一意保卫祖国疆土的精神与崇高的境界,时时激发着他的创作灵感与激情。他说:“战士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多为战士们创作励志修德、彰显当代军人情怀的好作品,这既是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对部队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军旅书法工作者的责任。”由此,刘建武也走出了一条以抒发当代边防军人情怀和高尚思想境界的创作新路,成为新边塞艺术作品创作群体中主要的代表之一。其作品在军营、在边防哨所和战士中间广布之多,在当今中国艺术界是首屈一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