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今日华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今日华兴
 

2015年2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华兴公司董事长孙宪华在《中国企业报·今日华兴》上发表了《新常态下:不抱怨不懈怠不放弃》一文,在公司各级管理人员中产生较大反响。各部门、各公司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结合文章、结合2015年工作目标的推进、结合新年度的信心主动作为,开展学习,并提出改进措施、写出心得体会。

主动拥抱新常态改变要有新气象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杨建林

主动拥抱新常态改变要有新气象

当下,中国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变,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的新常态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础,适应并拥抱新常态是一门长期的必修课。

对于我们企业如何适应新常态,孙宪华董事长多次撰文阐述,近来又读了孙董事长《新常态下:不抱怨不懈怠不放弃》这篇文章,更是受益匪浅。孙董事长告诉我们,要适应新常态首先从改变自身做起,做到不抱怨、不懈怠、不放弃。作为一名具体的执行者,面对新常态这样的大背景,我们该如何以“改”的姿态来适应新常态,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这里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改变心态

实现自我思维突破

为企业发展、为员工生存,孙宪华董事长肩负重担,这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切身感受。正是这份责任感和危机感,让孙董事长继续带领着华兴这艘航船乘风破浪,而同在这条船上的我们,更应该调整心态,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应对各种艰难险阻。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

“增速换挡期、转型阵痛期、改革攻坚期”的“三期叠加”会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我们还是拿以往的思想观念和认识去对待新常态,就难以实现自我思维的突破,更扭转不了眼下的发展困局。新常态之“常”,也意味着相对稳定。尽管企业的日子不如以前好过,曾经的快速发展可能再也回不去,但企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我们仍有机会进行二次创业,以平常心主动适应新变化,抢抓发展的机遇,打造升级版的华兴。

企以人立,业以人兴。新常态下,公司的每一名管理者,都要重新振作起来!信心比什么都重要。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从现在起,我们都要丢掉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自我反省,改变心态,认清大势,把握趋势,思想认识要跟上,行动步伐要跟上。把以往的老本儿、老经验、老做法统统看淡,放下身段,以归零的心态做事,并且持续学习自我更新,把在新常态下干事创业的过程,当成是一个展示自身才华的平台,当成是一次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

无论任务多重,要求多高,始终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立足工作岗位,想事、谋事、成事,用新思维看待新问题,用新思路应对新情况,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改变团队

挖掘内部新动力

作为一名管理者,你或许管辖着一个部门,或许掌控着一个公司,无论哪里,舞台都一样的宽广,无论干什么,职责权交在自己的手里,就得恪忠尽职,不能有丝毫懈怠、马虎。

在新常态下,面对之前留下来的问题,我们不能置之不理、充耳不闻。我们也不能总是习惯于用陈年的经验办事、按固有的模式干事,而应该放开手脚,增强创新意识,在不违背公司规章制度、不损害员工利益的基础上,打破条条框框,破除惯性思维,加快工作思路和方法向新常态调整。让各部门、各公司各显其能、各显神通,甚至开放一些“特区”和“试验田”,让其多闯、多试、多干,失败了吸取教训,成功了将这些经验进行复制、推广。

华兴近年来一直在推动信息化建设,也导入了精益管理和卓越绩效管理,目的是从源头上优化企业的流程,打通企业运营的全身经络,减少一些“人为因素”和管理依赖。依法治企和依靠制度规范管理企业也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新常态。对此,我们既需要公司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每一个部门、公司负责人的独立尝试,所以,每一名管理者都应该回过神儿来,与其慢慢地在等、靠、要,不如在自己能够把控的过程中去拼一拼,把各部门、公司的业务结构、客户结构、渠道结构、团队结构和利润结构进行优化,用职责、流程、制度,规范团队的工作标准,把经验固化为工作标准,提升我们的工作质量,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几年前读过稻盛和夫的书,他认为,一个企业或一个人,是否能够持续得更好,取决于能力、热情和思维方式这三个因素的乘积。在新常态下,企业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长期积累和投入,这一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就有责任调动起团队里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名员工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焕发出工作激情,改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这个团队才会永立新常态潮头。

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员工,尊重员工,关心员工,注重员工的全面发展,把企业打造成一个人人有责任心、人人愿操心、愿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平台。不断创新激励机制,用愿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进一步获得更多的机制红利,激发企业新一轮发展的动力。

改变方式

促进发展可持续

物竞天择,企业也如自然界进化论一样,适者生存。孙宪华董事长所说的“管理无定式,适合即最好”,就是这个道理。

新常态下,我们一些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好用了,利润的获取也变得更加艰难,积小利为竞争实力的企业将成为常青树。对此,我们必须要自我反省、自我瘦身,尤其是有可能还要面对更坏的形势,更要深谋远虑,以消除发展的隐患。比如,我们可以逐步想办法从互保贷款链中解脱出来,将负债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采取强化内控,规范授权体系,严格控制投资等等措施,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尽管现在去做这些有点难且不现实,但早行动半步也是掌握了主动权。

新常态改变了我们的经营环境,今后,企业谋发展,做决策,不能再靠感觉,而是要关注大势,讲究经营战略与战术。哪些领域支持,哪些不支持,哪些政策允许,哪些不允许,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少讲“逆势而上”,多说“顺势而为”,借势发展。如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城镇化建设、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对公司转型战略中的波腹板设备助推石材机械、波腹板助推钢结构、电子商务助推金属物流都带来无限的机会,但能否抓住机会,实现转型发展也是企业面临的一道坎。如果顺利跨越,前程似锦;如果难以超越,生死难料。

企业新的增长点和创新点可以是自我颠覆,创造全新的东西,也可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完善,延伸产业链条,还可以是通过整合、重组,形成新的运作模式等。扩张的时代过去了,我们也要收缩战线,不要再继续简单扩规模,求大求全,要向着高精、专业方向发展,立足主业,做好品牌,回归实体,做强实体。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如何使有效资产进入资本市场,纵横联合,整合资源,反哺实体。

今天回过头来再看孙董事长划定的那条从实体—资本—虚拟—实体的“华兴轨迹”,无不显示出决策者当时的高瞻远瞩。当前,公司也抓住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给企业带来的改革机会,与《中国企业报》的合作、与山东新兴物产关于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合作,将会逐渐改变企业僵化、缺乏活力的经营体制,会促使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发生较大变化,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改变文化

凝聚前进正能量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和渗透,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在新常态下,公司应该进一步利用企业文化的力量,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该讲清的讲清,企业存在的问题该讲透的讲透,进一步振奋精神,提振信心,把每名员工的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企业发展的思路上来。

新常态下,我们各级管理者要让自己的思维处于最新的状态,让新认识、新做法、新模式常态化,尊重规律,不抱侥幸心理,稳中求变。变革将会成为新常态不变的主题。如果我们的管理者或员工消极应对这种变化,企业同样没有出路。对于那些阻碍变革、破坏变革的人员应该淘汰,从而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才观和文化观。

每一名管理者都应该主动发起变革,重视员工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创新和完善公司亲和文化体系,用文化力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进而凝聚公司前进的正能量,这也是检验我们企业能否适应新常态的标志,这种责任和使命我们义不容辞,否则,二次创业将成为一句空话!

大浪淘沙也淘金!经过改革洗礼的华兴,定能在“二次创业”的征途上越走越远!

(作者系华兴金属物流公司副总经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