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工程”里的华兴作为侯工楼外墙施工正在进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一号工程”里的华兴作为侯工楼外墙施工正在进行
滨州港是滨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一号工程”,2010年12月7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由一般性港口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并纳入交通运输部全国沿海港口建设布局规划。
在这个“一号工程”中,由华兴钢构公司承接的滨州港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的侯工楼,是滨州港在建的第一座高楼。目前,该工程已进入施工收尾阶段。
高手也败下阵
“华兴克服了海边施工中意想不到的困难。”滨州港务集团主管工程师赵亮对华兴的工程建设这样评价,在交通运输不便,人员调度困难的情况下,按照港务局要求提前了工期,华兴付出了很大努力,侯工楼工程不愧为滨州港的形象工程。
要了解赵亮工程师所说的“意想不到的困难”,还要回到侯工楼“打桩”的那段日子,那也是让华兴项目部副经理庞兴林难忘的日子。
“侯工楼从2013年7月24日开始施工,打桩整整用了55天。”庞兴林对这段时间记得很准,因为他清楚记得,在那段时间里,华兴遇到的一个非常大的困难,就是由于施工现场要吹填地基,吹填的时间短,地基承载力极低,不能满足打桩机进场施工的要求。当时,步履式打桩机在场地上刚刚落下支腿,支腿四周就会冒出泥浆。这是华兴第一次在海边施工,对这样不具备施工条件的困难从未想象,更未经历,于是就请教一位来自河北的工程师,这位工程师有15年海上工程施工经验。最初他建议采取“满铺钢板”的办法,12mm厚的钢板根本不行,换成25mm厚的钢板,但80吨重的打桩机“踩”在上面,没多长时间钢板就变成“包子”。
一计不成,再施一计。大家合计后,再采取“灰浆固结”的方法,直接在打桩机接触面铺放干水泥,然后搅拌固结,但结果还是不行。河北工程师再也拿不出好的办法。
不负“一号工程”
“困难是用来克服的!”钢构公司总经理张在勇斩钉截铁地说,华兴在外施工无数,历经的挑战无数,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
滨州港是滨州市“一号工程”,以张在勇的话说,华兴不仅要创造施工条件,还要保证施工质量,华兴在此建的不只是一座楼,还是华兴勇克难关、敢打硬仗、质量过硬的华兴形象。
张在勇召集工程、技术等部门人员对现场进行实地反复研究论证,最终决定采用“堆载反压”的办法:整个侯工楼地基先放3层荆笆,再铺2层土工布,上面再压上6000立方砂石,这样打桩机才“站稳了脚跟”,具备了施工条件。165根桩,历经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打桩完成。
滨州港位于渤海湾西南岸,7、8级风很常见,10级以上的风也很多。
“这样的风力,风刮起的砂石把用塑钢做的门窗都打烂了。”庞兴林介绍说,住的地方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都得用塑胶板固定。风大,雨不定期下,有时候晴朗的天,正干着活,忽然就会下起雨来。由于前期打桩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延误了宝贵的工期,华兴人就在和风雨抗争中施工,抢夺工期。
向竣工冲刺
侯工楼建筑面积为5958平方米,主楼为6层,主体结构采用钢砼框架结构。建设6层楼时,离地已经20多米,受风力影响,钢梁、钢柱很难就位,施工队就机器、人工一起上,绳拉人扛,保证安装质量。
在铺设楼层板的时候,每天下班前要用绳子、铁丝把已经铺放好但没有来得及固定的楼层板捆好,第二天上班再解开,这样虽然增加了工作量,耽误了工作时间,但是保证了物料和施工人员安全。
7月下旬,侯工楼主体框架安装接近尾声,项目砌体、抹灰已相继跟进施工。钢构公司抽调具有丰富总包项目管理经验的孙兆滨任侯工楼项目部总经理,全力协调空调、消防、吊顶、电梯、幕墙、精装等众多分项工程施工,抓紧时间拼抢工期。
项目部每周召开两次总包协调会,各专业施工中的纠纷明显减少,对接业主全部统一口径,政令畅通,一项项管理措施连续出台,一个个节点相继完成,项目从被动安排到主动出击,工作占据了主动。
为保证施工质量和速度,公司调集其他5路施工队伍,集中展开冲刺施工。在外墙涂料装饰的同时,在室内按照水电布线、吊顶装饰、内墙涂料等顺序,安排交叉作业;在上一道工序作业的同时,只要下一道工序有工作面,就紧跟作业。
现在各分项工程正紧张有序进行,向最后的竣工发起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