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业的边缘化困境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宋笛
造纸业的边缘化困境
李晨是山东一家造纸企业的负责人,作为一家发展接近30年的造纸企业,李晨坦言自己经历过这个行业最好的时代。
过去的诸多经历让李晨自信的确信,目前行业的困境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而前方一定会有更好的时代。
作为中国近3000家造纸厂的一分子,李晨和他的造纸厂所经历的恰恰是中国造纸业发展30年来的轨迹。
一家乡镇造纸企业的发家史
1969年出生的李晨原籍天津,在上世纪80年代末来到山东。起初,李晨在一家乡镇造纸厂做业务员。“那个时候干的活,用天津话说,叫跑纸活,天天到周边城区去跑业务。”
开始的时候,李晨的造纸厂设备非常简陋,厂内的工作人员数量也不多,大多数都是乡镇里的本地居民。用李晨的话说,那个时候的人老实、能吃苦,但是不灵活,没有知识、不会经营,厂里学历最高的是中专毕业的会计。
李晨在这家乡镇企业做了3年的业务人员,而在这3年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的90年代到来了。李晨依然记得当时城区里的公司多了起来,他跑业务也开始变得顺手起来。
然而很快的,周围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让李晨第一次感觉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在跑业务的过程中,李晨能明显地感觉到有一些造纸厂的产品或者工艺更好,或者在价格上更有优势。
南方企业市场拓展北移让这一竞争更为加剧,有一些周边企业开始出现亏损,甚至无力继续经营。而李晨所在的厂也开始难以为继。也是在这一阶段,李晨通过其长期的优良表现成为厂里的负责人。
成为负责人后的李晨通过各渠道筹款,更换了厂里的设备,又引进了几位经验丰富的业务人员,厂里的业务开始逐渐好转。
从1995年开始,厂里的年营业额迅速上涨,情况最好的几年连续三年的增长率都在60%以上,李晨还记得,在经营状况最好的2003年,仅纳税额就达到了近200万元。
成本与污染之困
从2009年开始,中国造纸业纸、纸板年产量增长率开始出现缓慢下降,而业界却并不视这种下降为一件坏事。
这源于中国造纸业在长期发展中所积累的问题逐渐突显并形成危机,相较之下,这种下降反而成为一种调整的契机。
危机之一来源于造纸业原材料的问题。中国造纸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原材料需求,而在国内,随着国家对林木保护的加强,造纸业不得不依赖于从国外大量进口木浆,2010年仅进口木浆就达到了1137万吨,2009年更是高达1365.4万吨。中国造纸业大量进口木浆却缺乏相关原材料的定价权,国际木浆价格的一涨再涨也使得国内造纸业的利润空间一缩再缩。
另一项危机来源于造纸业对环境巨大的污染,已经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相当重视。在2011年8月,《造纸化学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之时,就有相关专家指出,“造纸工业已成为我国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之一。”在随后的三年中,政府对于造纸行业进行了相对严厉的整顿,对于落后产能的造纸企业进行淘汰或整顿。
而这些危机的根源就来自于中国造纸业大而不强。据统计,在2010年,我国造纸行业小企业达到3303家,企业平均规模偏小,不到1.45万吨。众多的小型企业缺乏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生产方式,这也使得企业不仅难以以最低的能耗、原材料消耗生产出最高质、高量的产品,同时也难以有效的保证企业的排放完全符合国家的相关环保标准。
困境中的转型之机
对李晨而言,这两年并不算好年头。
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的迅速攀升和政府监控的日益严格,使得企业成本控制越来越艰难,利润空间也有所下降。更让李晨担心的是,整个行业在低端市场的产能过剩让本就略显疲软的市场更难以有所作为。
众多中小型企业在低端市场的同质化竞争严重,企业之间只能通过价格来提升竞争优势,而这对于目前的环境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
李晨已经打算再筹一笔钱,更换一些造纸厂的设备。对于整体业务的低迷,李晨已经想好,要转换一下经营思维,以更为高端和附加值更高的纸型为主。在李晨看来,如果要想企业生存的好,转型已成大势所趋。
对于目前的困境,李晨觉得不算什么,毕竟再难的时候都已经闯过来了,眼前的问题虽然多,但总还能一个一个解决。
而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这两年也不算得好年头,但转型的机会却已经出现。过剩的产能使得相当数目的企业生存难以为继,而这一市场自然形成的淘汰机制却成为了造纸业得以换血的好契机。
目前,山东省作为中国造纸业产量最大的省份已经开始出台相关的政策引导造纸业的转型。根据山东省确定的方案,山东省将加快推进造纸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产能集中度,加快科技创新及产品提升,实施更加严格的排放环保标准,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在这方案中,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点被提出,政府要引导一批企业进入到食品卡纸、轻型纸、特种纸、高档生活用纸、高档包装用纸及纸板等高附加值产品行列中。
目前的环境虽然困难,但对于积攒了多年经验和资本的造纸行业,就像对李晨而言一样,一个一个解决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