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北京公共交通建设难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破解北京公共交通建设难题
未来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出路在于发展公共交通,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的同时,对地面公交进行合理规划以提高运力,可以达到成本低见效快的目标。
一是发展高架公交,让公交“上天”。在二环、三环以及重要连接线等交通压力大,拥堵严重的地段建设专门开行公交的高架路。和一般高架路相比,高架公交因为可以一直在高架路上开行,不像社会车辆那样需要出口和入口,也就不需要建设大量的匝道和引桥,解决了匝道和引桥占用地面路面,导致出口和入口成为堵点的问题。
目前,北京地铁建设每公里投资达6亿元,其中占地拆迁不仅成本高,而且费时长。和修建地铁相比,高架公交可以在原来的道路上直接架设,没有占地问题,可以大量减少占地费用。由于是公交专用高架路,可以极大提高速度和运力,甚至可以做到准时开行和到站,方便乘客规划交通用时。在高架公交的站点,可采用楼梯+电梯的方式解决从地面通往站点的问题。
二是发展多层次公交,解决不同人群交通需求。当前北京公交的优点是便宜,缺点是慢和挤。特别是早晚高峰,一些枢纽站在由人从外面推才能上去车,不但不舒适,而且不安全。这种状况导致一些本来愿意绿色出行,想乘坐公交的人也被迫买车,加剧了路面的拥堵。
和便宜相比,有很多白领阶层的人更希望能够有快速、体面、舒适的公交出行方式。在2002年以前,北京有许多小公共,停靠都非常便利,价格略高于大公交,坐的人非常多。由于小公共多数为个体运输户所有,在运营上有许多不规范之处,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后来被全面叫停。当时跑在西长安街延长线上的小68路,是运通公司的车辆,运营非常规范,非常受欢迎,但在一刀切的政策中也被叫停了。近年来,为了加大公交运力,北京许多公交车辆都是大容量长体客车,但是由于其灵活程度差,也导致了速度慢。同时,在非高峰时段车里会空荡荡的,造成路面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费,并且增加了额外排放。从北京的道路和交通现状来看,比较适合大、中、小结合的公交车辆组合。高峰期所有车辆共同运营,平峰期大公共运营,低谷期中、小公共运营,既满足运营需要又节约燃料费用。根据历史经验,如果恢复规范运营的快速小公共,并把价格控制在约为出租车1/5—1/4的水平,也就是起步价在5元左右,每10公里加价5元钱,基本保证有座位或至少站着能够不拥挤,还是会很受欢迎的,因为这比自己开车又省力又省钱。同时,对于公交系统来说,还可以节约大量财政补贴,甚至是可能会有所盈利。
三是公交站场设在地下,盘活公交总站土地资源。目前,在北京城区内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公交总站,如果都搬迁到远郊区是不现实的。在原地建设地下停车场,并开发地面以上部分的物业,是一个一举多得的解决方案。首先,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公交站场“入地”会腾出大量的土地资源,可以用置换来的资金发展公交事业,减少政府的补贴投入。其次,公交车辆停放在地下车库比停放在露天停车场,自然减少风吹雨淋对车辆的损害,也减轻了公交服务人员对车辆的保洁和维护工作,而且还可以保障停放车辆的安全。比如,前两天某地儿童为偷盗一个公交安全锤而烧毁数辆公交车的事件就不会发生。
北京交通状况的整体改观显然是一道巨大的难题,不是哪个方案能够一改就灵的。但从技术角度讲,这道难题也不是全然无解。如果多从技术方面下手,不怕增加工作的负担,显然还是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局部解决交通拥堵难题的,而且这比限行等强制方式要人性化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