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四个特别”圆残疾人“就业梦”
工作给予特别关注、机制给予特别着力、拓宽渠道特别用心、成效特别较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少华
工作给予特别关注、机制给予特别着力、拓宽渠道特别用心、成效特别较真河南“四个特别”圆残疾人“就业梦”
2013年10月18日,河南省残联在濮阳市召开全省残疾人就业工作现场会暨2013年盲人按摩学术交流会。
在社会的帮助下,更多的残疾人过上了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河南是人口大省,亦是残疾人工作的大省,目前河南省有700多万残疾人,涉及河南省近1/5的家庭及3000万人口,残疾人状况如何直接反映着河南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状况。
2012年2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转发2012年河南省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河南省全年“免费培训10万,实现6万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任务目标。3月29日,省政府召开河南省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副省长王铁对2012年的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提出了“四个特别”,即要对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给予特别关注;要在完善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机制上给予特别着力;要对拓宽残疾人就业培训渠道特别用心;要对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成效特别较真。
河南各级残联根据省政府要求,筛查残疾人就业培训需求,制定培训方案,落实培训资金,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全面有序开展。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河南省共录入已培训人员129316人,占全年任务的129.32%,录入已就业人员95960人,占全年任务的159.93%,均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河南省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
“让残疾人更有尊严地活着,救助是一方面,但是最重要的莫若给他们一个自力更生的机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李国成表示。
坚持“授人以渔”免费培训残疾人12.9万人
家住鹤壁市浚县的小李在南方打工时腿部留下了残疾,返回家乡后接连去几家企业面试,都没有被录取,小李便动了自己创业的念头。恰逢此时,鹤壁市残联在充分调研市场情况后,决定开办投入少、见效快,残疾人易学易会且收入稳定的修鞋配钥匙项目培训班。小李顺利通过培训后,还获得了鹤壁市残联免费赠送的修鞋机和配钥匙机。目前,小李的修鞋店已正式开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河南省在坚持实名制培训的基础上,根据残疾人的培训需求,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培训专业,确保培训实效。安阳市文峰区残联利用残疾人创业者协会开办的数家“丹翼鸟美鞋店”为培训场地,举办“皮鞋美容护理与维修”培训班,免费培训残疾人学员,并配合政府进行创业资金扶持;焦作市残联开展残疾人电动自行车维修、美容美发、盲人保健按摩、独特风味小吃等培训,完善跟踪问效机制,建立培训就业奖励机制;洛阳市开设服装设计制作培训,残疾人培训实习合格后,市残联为每人扶持一台电动缝纫机、电动锁边机,同时为他们在社区悬挂统一制作的“社区小裁缝”标识,使其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为重点,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自主创业;巩义市残联积极利用恒星公司、恒丰公司两个残疾人培训基地对残疾人采取以厂代训,实行定岗培训。省残联分别委托开封汴绣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王素花大师、河南推拿按摩职业技术学院等培训机构开设汴绣、盲人医疗按摩、平面设计、泥塑等专业,开展残疾人高级技能培训,培训高素质残疾人技能人才。残疾人在接受培训后,普遍改善了生活状况。
为保证全省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河南各级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将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主动纳入本部门工作范畴,统一部署;各级人社部门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培训计划;各级财政部门为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提供了资金保障;各级农业部门将农村残疾人培训纳入“阳光工程”培训计划;各级扶贫部门将贫困地区的残疾人培训纳入“雨露计划”;各级工商、税务相关部门对自主创业的残疾人落实税费减免等政策。各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实现了就业培训工作有效联动。
为了完成基本实现城镇有劳动能力并有培训意愿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目标,2012年3月初,河南省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协调小组下发了《关于做好城镇残疾人培训需求筛查和2012年培训计划上报工作的通知》,各级残联高度重视,根据“两个体系”残疾人培训需求普查的数据,对录入软件的有职业技能培训意愿的城镇残疾人进行逐一筛查,筛除掉非城镇户口、非就业年龄段、无劳动能力、无培训和就业意愿和已就业的残疾人。同时,县(市、区)残联充分利用各级专职委员、就业指导员对辖区内16—59周岁的城镇残疾人进行查漏补缺,通过电话、上门走访等方式再次确认符合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条件的残疾人的培训需求,澄清底数,为开展2012年城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可靠依据。
2012年,河南省共开设网上创业、盲人按摩、美容美发、汴绣、手工制作等职业技能培训项目100余个,开展2000余期残疾人职业技能或实用技能培训班,使残疾人学到各类劳动技能,极大地提高了残疾人劳动技能水平。
帮扶自立自强实现6万残疾人就业创业
在巩义市最繁华的服装一条街———建新街,残疾人郭玉花的店面并不是很扎眼,但只要走进她的店里,几乎每个人都会睁大眼睛,惊异于她店内男女服装时髦的款式与做工,与大商场的品牌服装不相上下。郭玉花说,来她这里的基本上都是回头客。
谈起自己的创业历程,腿部有残疾的郭玉花说,刚开始的时候,店面比较偏僻,生意也不好,巩义市残联多次送她到郑州培训服装设计,相继两次协调贷款,还给她开店补助了5000元,现在,她店里的服装基本上都是当下最流行的款式。
“我们希望通过就业,自立自强,证明我们对社会也是有用的,而不是一味需要社会的帮助。”郑州大学一位残疾大学毕业生说,“身为残疾人,更希望能像正常人一样就业和创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为了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生活自立,2010年—2012年,河南省残联争取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将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纳入省民生工程。各级残联在做好残疾人培训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协调财政、人社、税务、工商、发改委等部门制定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通过开展残疾人劳务输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开发政府公益性岗位、协调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建立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等方式,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
郑州市开办“残疾人创业服务超市”,服务城乡创业者近千人,完善了残疾人就业的工作链条,使其成为残疾人培训与就业过渡期的创业孵化基地;鹤壁市将从事个体经营或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组织起来,同人社部门一起对他们进行创业培训,并发放小额贷款,扶持残疾人就业;汝州市残联通过与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式培训,培训后的残疾人全部就业;安阳林州市积极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2012年在林州裕通碳素有限公司等福利性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194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38人,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318人;浚县残疾人孙炳良通过创业培训,开办家电连锁销售中心,带动了周边残疾人成功创业。
“两个体系”建设86个县市区率先完成
“过去一走路就画圈,左手肿着不敢动,在社区残疾人康复站进行了两年的锻炼后,现在不仅手伸直了,走路也正常了,还能跟着别人一块儿跑着玩。”驻马店市驿城区前王社区居民陈天信说,这要多感谢社区康复医生的指导。
在河南省残疾人社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中,驻马店市大力推进康复服务进社区、进残疾人家庭。通过开展康复进社区、进农村,服务到家庭工作,驻马店市有10万名残疾人分别得到了医疗康复、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心理疏导等服务。
河南省政府把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省政府下发通知,将郑州、洛阳、平顶山、焦作、许昌、三门峡、济源7个省辖市及其所辖县(市、区)以及尉氏县等26个县(市、区)列为试点,明确要求在2012年率先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框架。
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三个方面。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对贫困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负担的缴费给予补贴;对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城镇贫困残疾人按照规定给予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对农村重度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个人最低缴费标准给予全额补贴。
以康复为例,目前已在河南省158个县(市、区)开展了社区康复服务,共建有乡镇(街道)康复室1947个、社区(村)康复站21952个,服务人次达100多万。
在巩义,该市每年对全市所有一、二级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100元社会养老保险和50元的医疗保险;为523名有精神病人的低保家庭每人补助1200元;为87名“无劳动能力、无抚养人、无经济来源”的残疾人每人补助3600元;对全市居家托养的重度(一级)低保残疾人除省、市补助外每人每年补助300元。为225名机动轮椅车主共计发放燃油补助15万元。
在建立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方面,按照河南省政府的要求,乡镇(街道)依托卫生院建设不少于40平方米的社区残疾人康复室,村(社区)依托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省辖市至少建有一所综合性、质量较好、规模较大的特殊教育学校;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建一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
构建长效机制培训就业工程成效显著
“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公众共同参与,形成‘一条龙’帮扶机制,要避免成为一阵风,要宣传发动全体参与者用各自的力量和智慧,建立起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就业需求,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李国成告诉记者。
从2010年至今,河南省残联连续三年实施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了“以市场引导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促进了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长效机制的重要一环就是推进实名制动态管理。对2012年新接受培训和安置就业或创业的残疾人,河南省残联进行了实名登记,建立了残疾人个人就业培训档案,及时将残疾人培训和就业创业信息录入河南省残疾人就业培训普查系统软件,完善残疾人就业培训数据库;并对省、市、县、乡、村五级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实行了动态管理,对培训后残疾人就业状况进行跟踪问效。同时,河南省残疾人就业培训系统软件的数据信息还实时导入中国残联实名制统计管理系统软件,完成与中国残联系统的动态对接,实现一次录入、自动生成、信息共享。
下一阶段,河南省残联将根据城镇残疾人和农村残疾人对培训就业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工作。一是对城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底数,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城镇残疾人全覆盖工作,重点在“精”上下功夫,提高其就业率和质量。二是对农村残疾人,进一步扩大“种、养、加”等实用技术培训的覆盖面,每年培训农村残疾人不低于10万人,提高其生产技能,增加收入。
为促进更多的残疾人通过培训实现就业,今后河南将通过完善就业服务、减免税收等手段,加大对培训后的残疾人的扶持力度。通过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场地、服务设施、服务能力和服务手段等软硬件设施建设,为培训后的残疾人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登记、就失业登记、就业援助等就业服务工作,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创建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和残疾人集中就业示范基地,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对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根据实际安置残疾人情况,适当减免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引导更多企业创建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一定资金扶持,为培训后的残疾人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积极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通过岗位预留,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在较高层次的岗位上就业;加大对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的资金扶持力度,帮助盲人实现就业。对培训后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建立跟踪问效机制,及时掌握已就业残疾人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现残疾人稳定就业。
“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是民生问题,下一步,将对实施三年的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进行评估,研究出近阶段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继续推动党委、政府将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纳入民生工程,并使其常态化、机制化,解决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更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李国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