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3年7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会心理
需尽快适应7%左右增速

来源:中国企业报  

社会心理需尽快适应7%左右增速

中国上半年GDP增速7.6%,第二季度增速7.5%,后面一个指标创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7.5%的数字“不太好看”,但它“实事求是”成分很高,与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对应率也较高。中国看来真的在告别排山倒海般的高速增长期,开始向更重质量的相对高增长期过渡。从实际设计上说,那应是一个与自己的过去比“慢了”,但在世界上“仍挺快”的可持续发展期。

这样的发展期没什么不好。它会带来一些变化,最重要的是社会能适应这些变化,对新的发展节奏达成坚定共识。

GDP增速放缓对国家战略没什么影响。7%左右的增速足以实现到2020年GDP翻两番的目标,更能促进转方式、调结构。过快的增速将带来资源和生态等一系列压力,越来越多的分析显示,它带给中国综合进步的难题反而多于好处。

从中国崛起的角度说,中国经济总量早几年或者晚几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不是需要刻意追求、用协调其他工作力保的目标。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位置的上升应是自然过程,国内发展与改革的有序推进更重要,也更实惠。

最大的考验大概来自于就业。经济增速慢了,就业机会、尤其是高薪就业机会就将暂时减少,国家需要有办法对这一情况进行对冲。需要看到,经济增速过高带来的就业并不稳定,它们往往同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相联系。那部分无效增长带来的财富最终都会通过各种金融方式蒸发,让人们空欢喜一场。因此我们应当促就业的长期质量,促民间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就业的调整应纳入这一宏观调控。

增长速度放缓,中国人保持了总体上的冷静和理性。但也要清楚,虽然快慢都有问题,高增长更容易掩盖或麻醉痛苦,增长慢了则容易让问题变得急迫。因此政府要加大与舆论的沟通,让民众真正了解调结构对于他们的长远利益,让社会清楚增长放缓并非“低增长”,更非中国经济的“一蹶不振”,稳增长仍是国家的基本政策。中国经济有城镇化的强大推力,长期较快增长的大格局有着坚实保障。

适应力是信心的一部分。要实现社会心理朝着7%左右经济增速的平稳过渡,让人们适应它,习惯它,从中看到国家的美好未来以及个人的各种机会,中国的转方式、调结构就真正成功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