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到2013年、从汶川到雅安———五年,虽然伤痛依然,但可以改变捐赠的数字,也能够改革救灾的方式,更可以进化慈善的心态。
从汶川到雅安:中国企业家救灾身影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静赫
从汶川到雅安:中国企业家救灾身影
王利博制图
五年前的2008年5月12日,一个铭刻于中国记忆的日子。
汶川地震,撕裂了自唐山大地震之后的又一次全民创伤,也开启了一段关于救灾和慈善的五年风云路。
从汶川到雅安,中国企业家的身影一直穿梭其间。从那时到现在,中国公益事业走过了多元化发展之路,企业家的救灾故事也经历了变迁与进化。
慈善加速度
2013年4月25日,从花莲开往高雄的一辆大巴上,正在台湾进行经贸文化交流的广西青年企业家们为雅安发起了一次募捐。一个多小时汇集的150多万善款将用作设立针对雅安灾区青少年的教育基金。
在震动整个中国的救灾时间段里,这显然并非唯一一次中国企业家的慈善行为。
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国企业家们几乎与媒体反应一样快捷。
2013年4月20日上午,距离雅安芦山县800公里的昆明,柳传志、王石、冯仑、邓锋、刘东华等企业家们正齐聚2013年绿公司年会现场。
雅安地震的消息顷刻间传至会场,主题由此发生“偏移”,柳传志在会议一开始就表达了对雅安地震的遗憾与悲痛,并表示“企业家俱乐部的成员已经纷纷自动组织起来”,他还呼吁大家都来关注雅安地震,“用感情、人力、物力、财力来做出捐献”。
柳传志的发言绝不只是口头表态,以此来打发现场的媒体。实际上,在地震消息传来之时,企业家的行动已经开始。
会场上,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壹基金、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和正和岛等多家组织共同宣布了中国企业家群体对四川雅安地震的支援行动。
与五年前相比,中国企业家今次的行动明显加快了速度。
援引王石的话说,“五年前的5·12地震,企业家的反应是三天后,八家NGO组织在北京联合。但雅安地震当天,我们就联合九家NGO组织行动起来,在网上筹集资金超过4000万。”
雅安地震发生当天,“最快”的企业家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他就是陈光标。
与五年前相比,陈光标的救灾反应依然迅速。
4月20日上午,陈光标正在江西井冈山,听到雅安芦山地震消息后,他立即通知企业四川分公司的施工队伍开动13台推土机、挖掘机、吊车等机械,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救援。同时他也改变行程,向雅安出发。下午一点多钟,陈光标到达灾区。
第二日凌晨,陈光标带领的救援队历时12个小时打通了从宝兴到二郎山等三条通道,同时将棉被、手电筒和收音机发放到灾民手中。上午8点多钟,陈光标来到龙门乡王家村大石林组,现场向每个村民发放现金200元,而此时的陈光标已经一天一夜没合眼了。
如同陈光标一样“与时间作战”的还有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4月20日9点零九分,刚听到雅安地震消息的王均豪发微博表示:“如需急需物资@吉祥航空,货仓可免费运。”两个小时后,王均豪表示在成都机场关闭的情况下,“飞重庆货仓已清出”,已对接复兴集团“拉消痰药”途中,“根据汶川经验急需千斤顶,我已叫助理去买”……此后的王均豪的微博如同一部讲述千里驰援的电影,在即时推进中展现了一个企业家的救灾时间线。至21日早晨8时,第一批均瑶集团紧急购买的62件千斤顶和“复星公益基金会”委托的268件消炎药品总计4.2吨救灾物资均已送达灾区。(下转第二十七版)